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之一,在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引人自豪的诸多历史文化遗产,而透过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的历史信息,如邓小平在参观某一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幅画应该是

A《女史箴图》             B《天王送子图》   

C《清明上河图》            D《山径春行图》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为明代画家的画作,该类画作的典型特征是

A追求个性、富有意境

B生动表现了社会习俗

C逼真摹写、气势雄壮

D直接揭露了社会现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元明清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B风俗画是两宋画坛最大亮点,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

C道光年间京剧艺术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D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二、计算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最近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成年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字演变的基本趋势。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你对汉字的认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时期,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掘坟开棺使得杜丽娘复活。柳梦梅高中状元后,两人在金銮殿之上终成眷属。

——<牡丹亭>简介》

材料二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今千灯镇),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魏良辅《南词引正》

材料三    在“生”这个家门中,又分为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官生与巾生的表演有所不同:巾生饰演风流儒雅的年轻书生,清洒飘逸,歌唱要求真假嗓结合,假嗓成份较大,清脆悦耳;官生在表演上要洒脱大方,大官生更要富于气派,在唱法上也是真假嗓结合,但真嗓落在比巾生用真嗓时更高的音域,以洪亮为美。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

——《昆曲的角色行当昆曲六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昆曲《牡丹亭》的文学风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三则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兰亭相会,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观察几幅宋代绘画。

材料三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前挂一个导游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进行介绍。请你帮忙完成。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时代特点?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迷恋戏曲。《旷园杂志》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者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这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装、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叶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条件。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简要说明理由。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字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书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魏晋以来佛教兴盛,反映宗教题材的宗教画日益兴盛。下列作品属于这类情况的是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步辇图》                        D.《人物龙凤图》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绘画作品中,能够反映宋代市民生活的是

A.《人物驭龙图         B.《送子天王图》

C.《清明上河图》       D.《洛神赋图》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鸢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            B.明代市井生活丰富

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达到专心致志的境界

C.绘画要对大自然进行细心的观察

D.追求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杂剧            B.越剧

C.黄梅戏          D.京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的是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一副对联写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此对联表现了

A.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B.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

C.中国书法的出神入化             D.中国绘画的写意追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 书法

B. 绘画

C. 戏剧

D. 杂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汉字”“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辞,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已基本定型   

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

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D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的字体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图是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艺术作品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