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揭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 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 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D. 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早期,路德不赞成在学校中教授德语。但此后,他一改原有的主张,积极推行用德语传教,并亲自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一变化

A. 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B. 消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 否定《圣经》地位和上帝的存在    D. 激起德意志民族反天主教会风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公元前4—公元前65)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民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 顺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B. 表明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C. 力图把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D. 从自然权利的角度论证平等法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总体上是基本可靠的,但并不完整和准确;除了因为天气不好导致一些日食没有被记录外,还与政治因素有关,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种故意增加或减少记录的行为,表明中国古代

A. 天文观测手段落后

B. 天人感应影响深远

C. 科学研究主观随意

D. 专制皇权不受约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画家黄休复提出绘画的“逸”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得之自然,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第二是“笔简形具”,形神兼备。当时绘画讲求“逸美”观点出现的背景是

A. 儒佛道三者开始融合,影响画家创作

B. 由于理学的兴起,绘画注重意境

C. 大批文人入仕无望,借物言志

D. 市民阶层兴起,影响绘画风格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学者曾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像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为动物的后裔。”据此推断“两次重大的打击”

A.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B. 打击了基督神学权威

C. 对人类的自身价值观造成冲击

D. 推动自然科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

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民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郁达夫说“无论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谈“主义”,甚至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这种现象表明

A. 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B. 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民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D. 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

 

二、null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康有为、粱启超、孙中山、章太炎等都大力鼓吹王阳明的心学,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时代变革的洪流之中.他们反复引述、极力推崇的王阳明的思想观点可能是

A. “知善知恶是良知”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以与工人斗争汇合之整个基础上”;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本通告提出的总策略

A.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反映

B. 客观反映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C.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带有“左”倾冒险主义的倾向

 

四、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其中体现毛泽东在第三阶段理论成果的是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

A.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C. 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

D. 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唐代科举要求严格,程序亦多,士人经礼部考试合格,须再经吏部考核后,方能授官。及第至授官期间,士人多先充任藩府小职,熟习吏事及知悉民情,积累行政经验。这一做法

A. 保留九品中正制的痕迹

B. 导致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 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能力

D. 保证了考试程序的公正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 议会权力遭到了削弱

C. 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 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外来势力的干涉

C. 国共两党的分裂

D. 学员质量的下降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沪核桑,菜茹苻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A. 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B. 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六、null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髙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等级关系

B. 改变了落后的经济制度

C. 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D.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由这一回答可知,当时的苏联政府

A.苏联停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对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D.苏联开始大规模实行农业集体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八、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在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