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历史试卷
一、null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儒家学者并不相信鬼神存在,却注重丧礼和祭祀;墨家学者相信鬼神的存在,却反对丧葬和祭祀的缛礼。这体现出

A. 儒墨两家在鬼神观上难以自圆其说

B. 对待鬼神的态度是儒墨的根本分歧

C. 各家学说在战国后期分歧逐渐加深

D. 思想侧重点不同造成了相似的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汉代以后,素菜成为一个菜系。《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发展滞后

B. 新的思想因素

C. 专制统治干涉

D. 商品经济推动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翻检《全唐诗》可知,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等地区。这反映了

A. 南方整体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B. 南方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南方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D. 茶叶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这里朱熹强调

A. 理与气缺一不可

B. 气是万物的本原

C. 理直接生成万物

D. 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三、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宋、元时期,黄金一两约合白银十两,明时约合六两四钱七分;同时宋元时白银一两五钱七分可买一匹绢,而明时仅六钱就能买一匹。这说明

A. 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B. 黄金的货币职能下降

C. 货币经济走向了混乱

D. 白银购买力得到提高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

C. 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五、null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雍正年间,山西民谣“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颇为流行。这反映出

A. 传统等级观念逐渐突破

B.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实行

C. 山西商人轻视科举功名

D. 山西人独特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近代历史上清政府先后与列强多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最严重的是

A. 开放……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自应享优例豁除

D.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第一条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但是最初上海仅设商董两名,天津、汉口、香港、汕头各设一名。李鸿章对轮船招商局有委任董事的权力。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保护下,除了有漕粮专利生意外,还得到政府的贷款、免征厘金等。这段材料突出反映了

A. 洋务民用工业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

B. 洋务军事工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雏形

C. 洋务民用工业主要由商董控制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4年后,中国经济危机逐渐严重,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年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与商业、工业、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南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目的是

A. 形成官僚资本

B. 适应民众需求

C. 稳定经济秩序

D. 恢复民族资本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53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化,这样做的背景是

A. 工业化发展急需粮食和原料

B. 要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模式

C. 逐步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引导农村逐步走向共产主义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A. 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B. 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C. 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

D.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七、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共安徽省委和四川省委分别在1977年11月和1978年2月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和《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这两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鼓励实行生产责任制,减轻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坚持按劳分配,保证社员分配兑现;开展多种经营;慎重对待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队向大队过渡的问题;允许和鼓励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

B. 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C. 农村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D. 农村所有制变革已经开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02年,中国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2010年,给予最不发达国家4762个税目商品零关税待遇。此税收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

A. 大幅减少关税收入

B. 扩大出口增加外汇

C.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D. 扩大就业发展民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 保障国内革命战争胜利

C. 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 为苏联工业化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人民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A. 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 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A. 推行“以工代赈”

B. 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 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25年苏共十四次代表大会前后,苏共中央在农村取消了大部分对出租土地、雇工及资本积累的限制,并降低了农业税和工业品的价格。这表明

A. 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

B. 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C. 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加速

D. 农村阶级分化日益加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79年,英国居民持股比例占7%,但是到了1987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20%。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国家对经济干预程度增强

B. 企业资本社会化程度提高

C. 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完善

D. 国民的工资收入大幅提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题文)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

A. 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

B. 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

C. 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

D. 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上台后,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国企私有化,削减税收……以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0.3%下降到1986年的3.4%。其经济思想被称为“撒切尔主义”。以下关于“撒切尔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反对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 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回归

C. 强调效率和市场竞争,控制通货膨胀

D. 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家、国家和工人三者的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某组织的经济合作形成了独特的合作模式与运作机制,它具有自愿、平等、互利的合作精神,开放性对话、协商一致原则,具有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的松散性、经贸的互补性等合作特点。据此判断,该组织应该是图示中的

A.

B.

C.

D.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93年,全世界最受关注的100部影片中有88部是美国片;两家美国组织和两家欧洲组织控制了全球范围的新闻收集和新闻传播。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霸权挑战

B.文化输出成为经济增长点

C.文化价值观已出现同化趋势

D.舆论宣传得到了各国重视

 

九、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

材料二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

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仍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1930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

——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

材料三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

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

(2)据材料二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1930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的状况,美国政府的主要举措。

(3)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坍《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