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辽源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的先秦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孔子

C. 荀子

D. 孟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这种思想

①包含了孔子对百姓的爱护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④在当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完“百家争鸣”历史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科任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甲: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

乙: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丙: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丁: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 《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 《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 《大学》《中庸》《易经》《论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 西汉

B. 隋唐

C. 北宋

D. 南宋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该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顾炎武的《日知录》

C. 李贽的《藏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先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

②荀子

③告子

④苏格拉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 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 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工、商皆民生之本

C. “存天理,灭人欲

D.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理念是万物本源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 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 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 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5世纪,人文主义者普遍认为,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万物灵长,上帝的“创世”不是为了奴役人,而是让人统治世界,人的自由意志和伟大力量具有“神创”性。这反映了当时的人文主义者

借助创世说肯定宗教信仰

B.借助上帝宣传天赋人权

C.借助人性说批判教会权威

D.借助神学宣传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 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 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 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 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认为《圣经》应该是至高无上

D. 挑战教会权威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A. 古希腊先哲

B. 人文主义者

C. 启蒙思想家

D. 宗教改革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路德指出,只有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才更容易为上帝所接受。加尔文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拯救,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经由上帝注定了,他毕生所能获得的财富就是上帝慈悲的证明。两人主张

A. 崇尚金钱与现世享乐

B.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反对天主教会的说教

D. 肯定了个人奋斗的主导作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肯定人的价值、地位

C. 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

D. 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A. 教权高于王权

B. 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 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 智者运动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宗教改革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材料中“它”指的是

A. 智者学派

B. 文艺复兴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伯克哈特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发现世界和发现人”——前者探索的是外部世界,是客观的;后者探索的是人的个性,是主观的。下列说法不属于后者的是

A.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B. 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人文主义的艺术》中写道:“他们的题材是人,严肃而热情、全心全意和具有头脑的人。”

C. 莎士比亚说:“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D.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英国思想家柏克曾说卢梭“邪门”;法国思想家狄德罗闻知卢梭逝世时,并没有发出一丝悲叹,反而指责他曾污蔑了自己。事实上,当时思想界对卢梭的批判并不鲜见。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提出“社会契约论”

B. 倡导“人民主权说”

C. 反对“人生而自由”

D. 质疑“理性精神”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下列选项与恩格斯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 “信仰得救”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杰斐逊曾这样写道:“我们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地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启蒙思想的观点是

①人民主权

②三权分立

③法治原则

④天赋人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天赋人权学说

C. 人民主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日:“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日:“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二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2016•甘肃兰州二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进行了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各自的内容加以说明。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