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材料说明

A. 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

B. 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

C. 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

D. 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蚊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挤身贵族。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人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

A. 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 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 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 改变传统政治结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可以推断

言论

出处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左丘明《左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孔子整理《诗经》

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

欧阳修《新五代史》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天子与诸侯具有血缘关系

C.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

D. 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指出:“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是梭伦改革措施中最具民主色彩的地方置于。”这是因为该措施

A. 奠定了共和制的阶级基础

B. 实现了平民对政权的控制

C. 消除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D. 有利于保持公民群体的稳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早期罗马法规定,债务人不能按期还债,债权人有权将其拘禁、变卖为奴或处死。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帝国修订法律,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这一变化

A. 旨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

B. 体现了人文意识的增强

C. 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D. 确定了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古罗马法学家认为:“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通过《国王法》中的一段话,把他们自己的全部权力授予了他。”下列与该法学家说法相符的是

A. 君权神授

B.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法的权威来源于人民

D. 人民放弃了自己的权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梅森提出制订保障公民权利的《权利法案》的动议,最后以10票反对、0票赞同的悬殊比例被否决。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A. 民主力量比较薄弱

B. 首要任务是建立中央政府的权威

C. 民众缺乏民主意识

D. 各州政府反对人民拥有权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直到1879年1月,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派历经百年才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及总统职位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公爵们的共和国”才变成了“共和派的共和国”,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起来。这反映出

A. 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法国民主政治构建任务的完成

C. 法国民主政治之路的艰难

D. 保皇派实际上主张建立共和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人绘制的1871年之后的德意志帝国形象图。据图可知,此人意在强调德意志帝国

A. 保留君主作为集权的象征

B. 军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

C.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 实行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

A. 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 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 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

D. 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袁世凯岌辟称帝时,被称为“北洋二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在袁最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却云遮雾罩,且冯关键时刻还两次密电袁,要其“敝屣尊荣”,促其退位。“北洋三杰”的态度表明

A. 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闭的利益

B. 袁世凯复辟行为遭到众叛亲离

C. 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的提高

D. “北洋三杰”信奉民主共和的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

B. 开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

D. 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指定作为总动员业务中心的“资源动员”由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并首次提出迁移上海民营工厂到内地。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使政府军队受重创

B. 上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

A. 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B. 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

C. 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D. 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

要选举的人

要提防的人

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

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

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

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

 

 

A. 强调政府应为人民谋福利

B. 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C. 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

D. 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十月革命“不仅是由于仍然保留的半农奴制和等级制的社会关系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而且是由于国家必须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要求决定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十月革命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反封建

B. 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导致革命的发生

C. 十月革命可以化解俄国发展的问题

D. 俄国革命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A.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 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 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反对私营工商业者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中,提出了“违法不违法,对资产阶级是一个政治标准”的口号。这类口号的贯彻

A. 易导致经济问题的政治化

B. 扩大了新生人民政权的统治基础

C. 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特征

D. 会阻塞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和麦克尔在他们的教科书《现代世界中的远东》中将毛泽东描述为一个完全追随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者、不具有任何理论创见的领导人。由此可知,该书

A. 准确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历史

B. 体现了较强烈的冷战思维

C. 推动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缓和

D. 煽动了美国民众反华活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了“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并在国际政治实践中开始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除了倡导建立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外,还提出了“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等主张。这些新外交思想的提出

A. 有利于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有利于世界各国接受中国

C.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折

D. 表明我国冷战思维的结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50年9月,美国通过的《国内安全法》规定:所有“共产党组织”都要在司法部进行登记,还授权总统,在其认为国家处于“非常状态”时期,可通过司法部把“共产主义组织”的成员无限期地关押。该法案的颁布

A. 意在扭转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劣势

B. 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实现了转折

C. 主要针对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D. 严重践踏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有人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群芳争艳。从崛起进程和发展潜力来看,分成3个梯队。这说明发展中国家

A. 可以为多极化提供持续推动力

B. 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

C. 因发展不平衡而使世界动荡不安

D. 将垄断世界市场贸易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93年,美俄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双方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少约1/3,运载工具可减少近一半,削减目标须在生效后7年内完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世界多极格局正在形成

B. 国家间对抗逐渐弱化

C. 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D. 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9年,法国政局发生变化,共和派的刚必达、茹费理内阁接连执政,鼓吹殖民扩张。法驻越海防领事公开叫嚣:“法国必须占领东京(越南北部地区)……一旦欧洲各国企图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申报》似乎感知到这一脉动,相继抛出四篇评论,指出了安南(越南)局势的危险:“今安南之于法人……设有不和,西南境上若广西、若云南,逦迤三四千里,骤议防堵有此大力量乎?”……1882年,李维业率(法)军攻占河内。

——摘编自彭利芝《中法战争期间的〈申报〉舆论》

材料二

1883年至1885年爆发的中法战争,使清政府内部出现两种不同观点,一派主张同法国作战,认为国家通过洋务运动,自身经济、军事实力都比鸦片战争时期有所提高,不应再屈辱求和;另一派主张同法国讲和,认为同资本主义列强相比,还十分落后,同法国作战不可能取胜,不可力战。鉴于上述两种观点,清政府左右不定,难于决策,于是决定进行两方面准备,一面派兵防御,一面寻求机会求和。

——摘编自兰森《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内的和战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发动侵略“安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政府对中法战争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从影响战争胜负的角度,说明中法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采用种种手段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主义,导致信奉国教的托利党人同国王决裂。蛰伏了几年的辉格党人主动与宿敌托利党人接近。在当时情况下,代表旧贵族和新贵族利益的两党都不准备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国王退位,而是等接高龄的詹姆士二世尽早去世,传位给信奉国教的长女玛丽。然而,就在此时,国王老年得子。两党都害怕因此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害怕归还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的教会地产。于是,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一名主教联合向玛丽的丈夫威廉发出邀请信…………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才凑合在一起运筹谋划,发动了政变(光荣革命)。

——摘编自阎照祥《光荣革命中阶级妥协问题复议》

材料二

在调整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时,议会将《权利宣言》作为威廉和玛丽任国王的前提条件。它明确规定了人民和议会享有的各种不可剥夺的权利。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力法案》。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案》,对王权做出了许多新的限制,并规定了王位继承的顺序,保证王位不会再回到詹姆士二世的男系后代手上。这两个文件,威廉都予以签署。由此,国王的法律中止权、豁免权、随意任免法官的权力被取消,司法独立制度确立起来,军权被置于议会手中,独立于议会之外的财政来源被剥夺。

——摘编自程汉大《17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变发动者接受君主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特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中外历史部分重大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亚洲

欧美

1945~1950年

n

抗战胜利,重庆谈判(1945年);内战全面爆发(194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

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1945年);朝鲜正式分裂(1948年);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

《雅尔塔协定》签订;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出台,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德国正式分裂,北约成立(1949年)

1951~1955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1951年);日内瓦会议,签订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协议(1954年);亚非万降会议召开(1955年)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1953年);苏、美、英、法四国与柏林外长会议(1954年);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华约”成立

(1955年)

1956~1960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5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苏联撤回全部援华专家(1960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956〜1957);老挝抗美救国战争(1959年)

波兰事件、匈牙利事件(1956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年);古巴革命胜利(1959年);《苏古联合公报》发表

1961~1964年

首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中苏论战(1962~1964年);抗美援越

中、苏、美、英等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召开,次年签订《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

民主德国修建“柏林墙”(1961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