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三年级肇庆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 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 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 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

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

C.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分工明确、抑制了皇权,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 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 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 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末郑氏开台至清初康熙治台期间,闽粤两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结果

A. 弱化了中央对闽粤地区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前,田赋一直是清政府支柱性的财源,但到晚清时期,它的支配性地位逐渐被关税和厘金所取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B. 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迅猛

C. 扭转长期贸易逆差局面

D. 逐渐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 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法学家西塞罗曾说:“法必须合乎自然和上帝的意志”;法学家乌尔披亚努斯也说:“法是关于人事和神事的知识”。二者对“法”的界定都

A. 蕴含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 受到了宗教理念的影响

C. 渗透着法律至上的原则

D. 体现出自然权利的观念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

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英国

A. 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

B. 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C. 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

D. 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

B. 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

C. 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

D. 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研究者指出,赫鲁晓夫“肯定没有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该观点意在说明赫鲁晓夫

A. 建立了新的官僚政治体制

B. 加强苏联政治经济的集权

C. 不自觉地延续斯大林模式

D. 改革使苏联经济失去活力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哲学的新方法不仅在科学中彰显威力,而且也被积极引进到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乃至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汉金斯指出,启蒙运动的新批判精神怀疑一切未经论证的东西,事实上,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文学中出现了,但是却得到迅速成长的自然哲学的支持。自然哲学进步的途径,就是自然哲学家使用牛顿的方法,去完成牛顿的研究计划。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科学”,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

——摘编自程智强《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清王朝虽被推翻,但专制主义幽灵仍在国中游荡,不管是袁世凯的称帝还是“革命”者的集权行为都说明,专制主义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陈独秀等深感“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新文化运动,就是向中国人灌输现代公民意识,帮助国人摆脱专制主义束缚,为实现真正民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王铁群《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牛顿主义”的核心含义,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1122——1161年),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因此对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比较熟悉。

完颜亮年轻时“英锐有大志”,想干一番事业,这从他年轻时所写的“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和。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等诗中可以反映出来。

金熙宗(完颜亮的堂兄)当政时,关于是继续推行奴隶制,还是转向封建制的政治斗争相当激烈。完颜亮即帝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领域

具体内容

政治制度

废除熙宗及其以前在汉族地区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废除权力极大的都元帅府,仿汉制设立枢密院,任命枢密使、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废除中书、门下两省,只设尚书省,主管朝廷政务;改革和加强科举制度;等等。

迁都燕京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移,上京会宁府日益失去了驾驭全国的地位,完颜亮下诏迁都燕京,金朝统治中心由女真故地迁到中原汉人居住地区。

社会经济方面

派人到各地拘收原侵官地和荒闲的牧地,授予南迁的女真人耕作,多余的土地允许汉人租佃;印钞铸钱,改革币制:下令印制交钞(纸币),又下令铸造铜钱“正隆通宝”,与旧钱通用。

 

 

——摘编自《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完颜亮》

(1)根据材料,说明完颜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颜亮改革的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工党和保守党关于英国钢铁工业是否应该国有化的争论引发了对上议院的改革。早在1930年,英国政府组织的一个针对钢铁工业的调查委员会就得出结论说:“金属熔炼和煤炭炼焦工业十分落后了,它们已不符合当前的要求。”1938年英国高炉的平均炼铁量不仅少于美国和德国,而且少于比利时和卢森堡。……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英国钢铁工业的国有化势在必行。

工党政府知道,虽然它在下院拥有多数席位,但任何关于钢铁国有化的法案都将为保守党控制的上院否决。工党决定改革1911年的议会法,把上院拖延通过法案的权力由两年减为一年。1949年,工党政府通过了20世纪的第二个《议会法》,将上院的延置权改为一年。这样,英国权力重心完全地转到了下院。……

历史上英国的上院作为贵族院,显然缺少民主因素。20世纪以来,工党一直反对上院继续存在下去。在1935年的竞选纲领中,工党曾经提出了取消上院的要求,但1945年的竞选纲领中没有提到这一点。

——【苏】莱昂尼多夫:《论英国的钢铁国有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英国钢铁工业国有化改革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党推进钢铁国有化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其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当统一的德国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仍然让整个欧洲大为吃惊。原本四分五裂的心脏地带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欧洲的权力中心从巴黎转到柏林,德国在大国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英国并不欢迎这个新崛起的中欧强国。在德国统一前,英国一直是普鲁士的盟友。可是在法国即将战败之际,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索尔兹伯里就提出,英国不能消极中立,要阻止德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在新帝国成立后不久,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就作出了反应,他在下院说:“这场战争(普法战争)意味着德国的革命,它的政治影响比上个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还要大……你们正面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产生新的影响,有些新的,尚辨认不清的目标和危险需要应付,这样的事情目前看来还处于朦胧状态而少有人知,……但是,欧洲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力量平衡已经彻底被破坏了。”

俄国也不欢迎德国的强大。俄国一直以普鲁士的保护者自居,视普鲁士为俄罗斯的小朋友,而现在随着德国的强大,德国已经与俄罗斯平起平坐。如果德国一直以这样的趋势发展,德国将取得欧洲大陆霸权,若如此,那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将一落千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俄罗斯也是一个处于欧洲大陆边缘,对欧洲大陆施加强大影响的国家,它不能容忍其他大国称霸欧洲大陆,因为那样的话,俄罗斯就成为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德国的强大会造成奥匈帝国向德国靠拢,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那么,俄罗斯在争夺巴尔干时会陷于孤立。俄罗斯逐渐从德国传统的反法盟友转变为法国的支持者。大国中只有奥匈帝国对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逐渐显示出善意。

——摘编自周旭东《德国崛起后为什么未能及时融入国际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俄国不欢迎德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崛起后的德国未能融入国际社会的教训。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学者费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有郑和劝谏皇帝保留船队的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材料二厦门大学李金明教授认为郑和航海活动终止的主要原因为:郑和船队将士众多,耗资巨大,每次出航馈赠要花大笔开销,大量贡品免费提供皇室、贵族享用。……官营手工业的日益衰落,下西洋已失去雄厚的物质基础,要求建造大量可供赏赐丝织品和建造可航行远洋的海船已日见困难。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保留船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之后远航终止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