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上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家天下”主要是指

A. 分封功臣为诸侯

B.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 实行禅让制

D.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宗法制

C. 实行禅让制

D. 实行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 西周末期王室衰微

C.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 战国时期群雄并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图。按其灭亡诸侯国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③②⑥①⑤

C. ④②①③⑤⑥

D. ④②①⑥⑤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 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 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C. 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D. 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秦始皇统治时期,王绾、李斯曾经先后担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为相期间,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 分管国家具体事务

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认为:“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制和郡县制

C.宗法制和郡县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行省制度

D. 设通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汉武帝设立了通判监督地方官

B. 唐朝三省仅尚书省长官是宰相

C. 宋代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D. 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行中书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出身名门,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18岁时袭封为康乐公,又历任瑯琊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这主要是因为他的

A. 才能

B. 门第

C. 品德

D. 功绩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胡惟庸(明初的丞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地方政府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

A. 权力制约

B. 公民意识

C. 平民政治

D. 法律至上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

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 城邦公民的平等

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 共同的宗教信仰

D. 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雅典推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起来的政治家是

A. 梭伦

B. 克利斯提尼

C. 伯利克里

D. 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此语表明《十二铜表法》

A. 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

B. 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 反映了奴隶的政治诉求

D. 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服务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 维系帝国的需要

B.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 外来移民的需要

D.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光荣革命是使用暴力最少但却是收效最好的一次。”光荣革命“收效”主要体现在

A. 恢复了召开议会的传统

B.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何去何从?亚当斯说:梭伦的平衡被破坏,优势被赋予大众……此时雅典人变得越来越民主,人民迫使最睿智的人最能干的将军违背他们自己的判断,进行了许多愚蠢的战争,国家由此最终遭到毁灭。据此,他主张应实行

A. 专制制度

B. 民主共和

C. 联邦体制

D. 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直接反映的是美国政治生活

A. 联邦制

B. 总统制

C. 共和制

D. 两党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席勒发出这样感叹的原因是

A. 四分五裂阻碍发展

B. 王朝战争破坏统一

C. 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D. 党派之争愈演愈烈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下列符合其基本原则是

A. 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平等、天赋人权

C. 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

D. 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按历史顺序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当之无愧地排列在第一幅,主要是

A. 虎门销烟禁绝了鸦片贸易

B. 林则徐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C. 禁烟沉重打击了英国鸦片贸易和国际地位

D. 禁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与这一结果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军机处的设立

D. 《北京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钱穆针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出:“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 定都天京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金田起义

D. 颁布《资政新篇》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 《南京条约》签订

B. 中国开始步入近代

C. 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 《辛丑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纲领中心是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及其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通过一部法律文件对新的政治体制进行了设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该法律文件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资政新篇》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上述宣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义和团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北伐战争的开始

D.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江泽民总书记参观某纪念馆时曾亲笔写下了“军旗升起的地方”几个大字。这个纪念馆就是

A. 广州起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遵义会议纪念馆

D.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 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C. 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 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 浪漫主义

B. 自由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 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B. 促进了俄国迅速完成社会转型

C. 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D. 借鉴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初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A.中国

B.印度

C.朝鲜

D.日本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860年,日本出口470 多万美元,进口160 多万美元;1867 年出口1200 多万美元,进口2160 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 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

C. 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 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下列各项,属于谭嗣同所言的是

A.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B. “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C.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 “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

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

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政府干预经济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地方制度的构架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

(4)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东西方的雷同

材料一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二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1858——1927年),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为什么会使同僚震惊?

(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在宣传其思想时采取的手段“高明”在何处?

(4)分析导致两者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相同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