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2017至2018上学期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 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D. 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书》中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A. 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 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C. 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 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A. 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王羲之《兰亭序》    B. 柳公权《玄秘塔碑》

C. 怀素《自叙贴》    D. 颜真卿《祭侄文稿》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 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 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 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 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 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 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 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中的两副漫画。左幅漫画印有孙(中山)总理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并题词“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两幅漫画可以说明当时

A. 国民大革命进入高潮

B. 农民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 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

D.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经开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事件是日本侵华过程中制造的重大事件,它导致

A. 东北三省逐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 中国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C. 国民党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D. 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破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5年10月以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多次率团访问祖国大陆。2013年2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定调为“走春访老友”,这表明海峡两岸

A. 长期的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B. 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C. 实现政府间人员的直接交往    D. 合作与交流不断的加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 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 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 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 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 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 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 “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 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 “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城邦不能够由公民自己来治理,而是要由“知道如何统治的人来治理”。这一看法是针对

A. 直接民主的弊端    B. 民主范围的扩大

C. 参政方式的平等    D. 贵族统治的专横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 苏格拉底

B. 莎士比亚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

    部门

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550

5430

4050

1220

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

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邦联制原则       ③分权制衡原则    ④民主共和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 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 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 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认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这里的“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向社会主义过渡方式的改变          ②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③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④分配制度的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 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 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13年8月日本《读卖新闻》评论指出,“安倍的父亲曾任日本外相,安倍那时担任父亲的秘书,因此安倍对外交有着强烈的兴趣。安倍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已出访了20个国家,这个速度比他的前任都要快,安倍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代日本

A. 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 极力提升政治诉求

C. 具有强烈的全球化意识

D. 已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下表是世博会部分主题,这些主题反映了

A.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B. 科技进步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

C. 全球范围内利益冲突严重加剧    D. 当今世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该画作

①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

②开创了美术现代主义的风格

③再现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落后

④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866

667

1223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3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

——(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2005年)

材料三  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

(3)材料三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