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下表是反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发展态势。

时期

隋开国的581年~12世纪宋朝晚期

政治发展态势

第一种: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

第二种: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第一种态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    B. 三省六部的设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宋明理学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点

①都看做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

A.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 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加试题】一个西方史字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有罪的。这种观点

A. 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 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犮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 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贵任在谁

D. 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 根本利益的趋同    B. 军事冲突的加剧

C. 国家实力的消长    D. 敌对意识的淡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某地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 冷战格局的扩展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美苏直接对抗

D. 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点

①都看做是至高的美德

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

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限民田”、“均贫富”、“抑兼并”的主张。这说明

A. 政府重视保障土地私有权    B. 土地国有成为大势所趋

C. 限制地权有一定社会基础    D. 均平理念已成社会共识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A. 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B. 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C. 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 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详细信息
11. 难度:压轴

宋太祖“首定商税则例”,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这些政策和认识

A. 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

B. 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C. 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

D. 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柏拉图创办的雅典学园主要教授的知识有

①基督教思想

②儒家学说

③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

④自然科学知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A. 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 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 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 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也就是政治的动物”。他主要强调

A. 城邦制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    B. 城邦制下重政轻文

C. 城邦公民具有政治责任感    D. 城邦制度压抑人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0世纪60年代,一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和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反映了小国拥有发言权,但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的现实

B. 两个大国是指美国和苏联,小国为新独立的国家

C.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大国和小国能相互制约

D. 第三世界不能左右联合国的任何事务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是

A. 经济利益一致    B. 思想观念一致

C. 社会地位一致    D. 阶级出身一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 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 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克伦威尔在其护国主任上曾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上述言论说明了克伦威尔

蜕变为封建专制君主 实际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791年华盛顿总统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规定美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请愿、携带武器等权利。此举

A. 使他赢得“国父”的尊称,连任两届总统

B. 体现了《人权宣言》所蕴含的美国立国精神

C. 反映出他行使总统否决权,维护民主制度

D. 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完善了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法治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确定近代社会具体法律规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人权宣言》的发表    B. 《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C. 《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D. 《论法的精神》的出版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孙中山与张謇,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政治家,被誉为“国父”;一位是近代中国的大实业家,被尊为“实业之父”。他们均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

材料一1895年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并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1910年南洋劝业会召开期间,张謇发起劝业研究会,提出振兴实业首推发展棉业和铁业。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民国之后,孙中山提出《实业计划》以振兴实业,其主要内容为:(1)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2)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3)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4)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4)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5)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6)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

——摘编自马敏《孙中山与张謇实业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和孙中山实业思想产生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材料三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项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材料四他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成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拿破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3)材料三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关甚至难以戴稳”?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解读材料,围绕“中西方古代教育”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大事记(部分)

1946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48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

1954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

1992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

2005年,17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年维和费用达36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2005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2000人。2006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