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年4月广西玉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造成了人才浪费

C. 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D. 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这表明(    )

A. 重义轻利开始改变    B. 商人地位普遍提高

C.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 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这表明他(    )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执政为民

C. 主张君民共治    D. 主张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

A. 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 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C. 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 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 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 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 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 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言论是(    )

A.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 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C. 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D.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A. 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 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 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 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规定,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相同,但行使的权力则完全一样。同时还规定,凡在1年中曾接受教区赈款及其它救济金者,丧失选民资格。这表明此次改革(    )

A. 体现权力下移    B. 重视国民平等

C. 漠视选民多寡    D. 具有财产资格限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 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解决经济危机

B. 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传统三权分立原则

C. 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

D. 非常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以扩大强化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明确设定 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它是五四运动教 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壬戌 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 10 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 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 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

(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 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何新变 化,并对壬戌学制进行评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的不同,并对其观点进 行评析。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总理既宣布英国与德国已在战争状态之中,德国人遂宣言此 次战祸之发生英国应付其责任。德国总理宣称:假使英国政府能力劝俄罗斯勿预 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事,则欧洲战争可幸免。”关于德国人之意见,<伦敦时报》 有下述论调:“假使英国政府果如德国人之言而向俄罗斯声明,则英国政府无异 宣言英国将援助德国与奥地利以反对俄罗斯。诚如德国人之言则所有交战之强国 均须负责,盖若辈均不曾为与若辈现在所为者相异之事也。例如假使法国而不援 助俄罗斯,则法国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俄罗斯不关心塞尔维亚之存亡,则 俄罗斯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假使德国不愿援助奥地利,则德国可以阻止战争之 发生;假使奥地利不致最后通牒于塞尔维亚,则奥地利可以阻止战争之发生。”

材料二 在英国的努力下,巴尔干半岛的战事没有蔓延,奥地利和俄国的军 事行动最终也得到了控制。在一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的两至三年中,英国和德国 也重拾友谊,尽管两国之间的关系本来就不该被破坏。而且,很显然,法国和意 大利的民众也都对英国表示支持。除了英国的政界,英国的商界人士以及工人阶 级对于德国和法国也保持同样的友好态度。并且,他们一直反对英国帮助俄国向 欧洲和亚洲扩大势力。另外,英国也帮助了一些小国和中立国家,如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瑞士、挪威、瑞典和丹麦,确保这些国家的统一、中立与和平。阿 斯奎斯曾坦言,一次大战与英国的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内阁应该一致反映广大民 众的普遍看法,严格保持中立,避免在这场与英国无关的战争中支持任何一方。 毫无疑问,只有严守中立才能确保英国的利益。而且,这一态度也帮助英国在这 场战争中确立了一个更好的立场,那就是,即使战事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 英国也能在疲于攻防的作战双方之间有效地进行斡旋。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在一战时期的态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贞观元年,李世民就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 还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 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 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 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

 

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再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 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 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