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之威德。历史的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

A. 书生之见,荒诞无稽    B. 不合时宜,难以实践

C. 切合时情,迎合帝王    D. 敌人阴谋,离间君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A. 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 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 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 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 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 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可以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总统享有行政大权,可以否决国会的立法,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国会有权调整国际及州

际贸易;最高法院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 限制地方自治    B. 加强国家权力

C. 避免专制独裁    D. 建立世界霸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池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排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据此推知

A. 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

B. 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

C. 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

D. 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 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

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甲午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 九一八事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A. 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俄国十月革命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一措施

A. 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推动了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 促进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 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A.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 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432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

A. 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    B. 强调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

C. 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    D. 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的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71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 西方世界三足鼎立    B. 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 两极格局宣告结束    D. 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趋于结束的时候,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当时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也拥有强大武力的国家——苏联。为了自身霸权地位的稳固,美国不得不与苏联做交易。这个“交易”是指

A. 《雅尔塔协议》    B. 《联合国宪章》

C. 马歇尔计划    D. 《布雷顿森林协定》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实力相对上升,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币种也成为国际上最坚挺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日元、马克和美元已经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意味着

A. 世界政治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    B. 美国经济衰落逐渐落后于德日

C. 美元不再被国际经济体系认可    D. 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2)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设的,政府的体制只要对国家的文明有利,君主也好、共和也好,不应拘泥名义如何而求其实际。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体制,虽然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贵族专制、民主制等不同的体制,但是不能单从体制来判断哪种好、哪种不好,最重要的是不偏于极端,君主未必不好,共和政治也未必都好、评论政治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徒慕虚名,况且,政府的体制不是千篇一律的。

——摘自(日)福泽谕古《文明论概略》

运用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体现与文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

事件

描述

“九一八”事变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面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在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问题上,他主张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在治军方略上,他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在中西邦交上,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并反对借师助剿;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摘编自萧一山《曾国藩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思想的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