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新余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

A. 宗教习俗    B. 农业生产    C. 祭祀祖先    D. 纪念庆典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 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 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841986年苏联农产品年均增产速度为26%,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年均进口粮食3430万吨另外,肉、糖、黄油、土豆和水果等的进口也日益增加。据此可推知,苏联

A重工业的增长过快

B.国产粮食用于工业

C.经济结构持续恶化

D.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29-1938年苏德英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比例图。导致图示中苏联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

B.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 斯大林模式中发展重工业

D. 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繁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 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 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D.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全球史观

②革命史观

③文明史观

④社会史观

⑤现代化史观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 缩小城乡差距

B. 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 推动城市化进程

D.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科学的生产管理方式——泰罗制。20世纪初,泰罗制被广泛推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营者革命”的出现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了科学管理体系

C. 泰罗制的推广促使美国经济进入“大企业”时代

D. 科学管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 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 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 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67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

A. 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B. 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C. 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 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

A. 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 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 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 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调整无疑借用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理念和措施,但这种借用在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巨大的遗憾。从罗斯福新政到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经验教训,使面对困境的政府与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重新调整,以便找到更加合理的思路。“更加合理的思路”是指

A. 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B.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 政府积极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D. 大力革新现代企业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第二次结合”时期,毛泽东吸取苏联建设的教训强调

A.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C. 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D. 必须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12年,在日本学习化工的范旭东得知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国创办水利碱厂,成为著名的化工大王。这一史实表明,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 清政府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限制

C. 辛亥革命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热情

D. 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币政改革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数据中,最能说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不足1%      B.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

C.公有制经济由21.3%上升到92.2%       D.国营经济由19.1%上升到32.2%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才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A. 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民主政治建设

C. 思想大解放

D. 融入世界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满怀激情地谱写了经典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 当地山川峻美,风景秀丽宜人

B. 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 同属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 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不能发生。因为大规模以焦炭冶铁的技术成熟于中国,而非英国的发明,而且不但是机械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工业革命发生的背后,需要小资产阶级的兴隆,亦必须从东洋贸易中得来的资本积累。要机器运转,不能单靠动力,还必须有棉花作为原料,更需要贩卖制品的市场,而提供原料和市场的实际是东洋。没有和东洋的交通,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

材料二

乾隆帝对马戛尔尼说:“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无用。”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为何没有率先发生在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两国产生的不同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文明(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华商厂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华商厂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85

54

181.2

火柴业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华商厂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华商矿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2)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教室的历史学习园地有下面两幅图片——《1927—192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美国修建材料二中公共工程在目的上的异同点、背景上的不同点及手段上的相同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