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与其相对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为

A. 石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    B. 铁器时代—青铜时代—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石器时代—铁器时代    D.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凭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B. 古代农业生产中已出现租佃关系

C.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 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中国被西方国家称为“瓷器大国”。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瓷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朝有唐三彩,元代有青花瓷,明代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

B. 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出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等名窑

C. 夏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瓷器

D. 在欧亚非地区都曾有中国古代的瓷器出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大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 《马关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 《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 《南京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 《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 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B. 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 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 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843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人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 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 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C. 展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D. 表明英国煤储量世界第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迪亚士在谈到海上探险的目的时说:是为了象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 将西方的天主教传播到东方    B. 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

C. 把欧洲的科学精神带到东方    D.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近代“工厂”与手工工场的最大区别是

A. 生产工具不同    B. 劳动效率不同    C. 生产关系不同    D. 劳动者地位不同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C.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器公司,美国近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本家。”这是美国的典型现象,也代表了二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人民群众手中

B. 企业的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C. 企业的经营权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享有

D. 资本家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 缓和社会矛盾    B. 刺激社会消费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B.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互联网的诞生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任务是

A维护国家的和平和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C.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D.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 学术思想不同    C.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 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 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影响是

A. 使汉朝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B. 使儒学在各郡县得以推广和传播

C. 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D. 使新儒学思想体系完全形成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材料三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3)依据材料三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

材料四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5)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