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瓷器    B. 丝绸    C. 铁器    D. 青铜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 西安    B. 天津    C. 上海    D. 广州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正意思是美洲的发现(  )

A. 促进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B. 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原始积累

C. 导致了东西方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

D. 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会合交融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A. 全球化趋势出现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资产阶级的形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

A. 人民公社化    B. “大跃进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一五计划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

①人民公社

②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家庭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

有控股工业

集体

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这种情况源于

A. 美国是战后世界超级大国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C.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D. 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有人说:“美国打了个喷嚏,欧洲就要感冒,亚洲就得了肺炎,而非洲的肺结核就更严重了。”这种情况主要反映了当前

A.美国是超级大国                    B.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C.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愈加深远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本土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 商品经济的发达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 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C. 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D. 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考古队在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此墓葬最早可能在

A. 唐朝末年    B. 南宋末年    C. 元朝末年    D. 明朝末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是

①白银普遍流通

②政治统一

③大运河开通

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

A. 工商业中心    B. 宗教活动中心    C. 经济中心    D. 政治中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与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的表现不符合的是

A. 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江南地区市镇群的出现    D. 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的突出表现是

A. 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 商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

C.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D. 出现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航海家中到过亚洲的是迪亚士   哥伦布   ·伽马   麦哲伦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且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于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

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关税协定    D. 五口通商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日伪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极大的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的是

A. “军事管理”方式    B. “委托经营”方式    C. 控制和垄断金融    D. 物资管制制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以下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断发”先于不缠足运动,并较早完成    B. 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C. 维新人士也曾发起过不缠足运动    D. 有新式学堂曾把不缠足作为入学条件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于

A. 清政府时    B. 北洋军阀政府时    C. 南京临时政府时    D. 南京国民政府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 正常的文化交流    B. 西方的殖民掠夺    C. 东方的借鉴学习    D. 工业革命的推广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结果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果                D.斯大林经济体制形成的结果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B. 世界市场的作用

C.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D. 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

A. 国有企业    B. 独资企业    C. 股份制企业    D. 合伙企业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B.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C.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 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现代化

C. 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 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 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B.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D. 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欧洲经济一体化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含义是

A. 促使两极格局的结束    B. 成为抗衡世界经济霸主——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C. 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D. 代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不包括

A. 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差异性    B. 都适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C. 各组织的成员国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    D. 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合组织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导致

A. 经济全球化减慢    B. 地区冲突不断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霸权主义膨胀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著《清史简编》

材料二: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形成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合作将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成立的组织的前身是什么?由哪三个机构合并而成?

(2)材料一、二、三中这几个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顺应材料四所示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这三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在历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