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A. 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B. 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 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该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 首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B. 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D.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 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D. 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京在20世纪初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些谣言,认为“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左图反映的史实是

A.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B. 百团大战的战况

C. 抗战进入战略反攻    D. 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恩格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原因是

A. 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C. 资产阶级实现了社会主义目标

D. 资本主义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11个国家建交,8个月后建交国达到17个。此后直到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5个,达到22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5个北欧、中欧国家和5个亚洲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朝鲜战争的冲击

③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④“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    )

A. 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

B. 政治革命先于社会革命开始

C.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

D. “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彻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右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

A. 英法美    B. 英美苏    C. 中苏美    D. 美中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一体化的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我国逐步纠正不切实际的经济政策

D.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完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这里强调的美国崛起的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

A.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

B. 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D. 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 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C. 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 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  )

A. 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 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 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 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

A.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

B.表明罗马法律体系走向成熟

C.消除了境内各民族间的矛盾

D.确立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辩论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    )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人生而平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2016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孙中山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是

A. 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B. 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

C. 发展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    D. 改组中国国民党,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前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体现该风格的作品是(    )

A.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D. 萧伯纳的《苹果车》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1)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三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就超过2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

——忻平《灾难与转折:1937》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对这种家国一体的政治造成冲击的有(     )

①宗法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许倬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但代议制的形式和本质有差别。以下关于中西方代议制的比较正确的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本质上优越于西方议会制,不必进行改革

②实施权力的主体相同

③都是政体,但本质不同

④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

A.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B.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自然法的概念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根据这一概念,下列原则中不属于自然法范畴的是

A. 天赋人权    B. 公正至上    C. 主权在民    D. 人人平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