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 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四个基础性制度——郡县制度、尊儒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中央集权的“大厦”。划线部分应填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三省六部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价某一改革时说:它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整个历史过程的最后完成。这一改革是指   

A.梭伦改革                    B.克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德拉古改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的案例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承担,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 重视维护平民的切身利益

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    D. 具有理性、重视证据的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将于11月8日星期一举行,这将是美国第58届总统选举,届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33个席位也会进行改选以产生美国第114届国会。这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

A. 联邦体制原则    B. 主权在民原则    C. 国会中心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洪秀全

A. 十分重视农民政权的法制建设    B. 违背了起义前的革命誓言

C. 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D. 遵循了儒家传统道德要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途径,其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以下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

A. 民国之于清朝    B. 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戊变法

C. “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    D. 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 割地面积的扩大    B. 赔款数额的增加    C. 经济特权的增加    D. 通商口岸的增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31年6月,中共中央责令江西中央苏区红军必须“日益向外发展,日益扩大苏维埃根据地的领域而威胁中心城市”,“即使红军在某些根据地受到了一些挫折,也必须以坚壁清野和群众游击战争的办法去困扰敌人,给敌人以不及预料的反攻”。对此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B. 表明了革命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 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路线    D. 体现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1937.12.16),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

A. 认为抗日战争已进人相持阶段    B. 开始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    D. 认识到敌后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该方针针对的是

A.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B. 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C.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的关系    D.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这些经验有

A. 民主选举人民代表    B. 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D. 建立工农联盟的政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些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比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上第一流人物的地位。”得出此结论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印两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中发挥了大国作用

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D. 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阿沃尔特斯在其所《秘密使命》一书中,评价美国的某一行动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一个国家,即美国,去资助它的竞争者,回过头来再同它竞争。”它评论的是美国

A.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 出台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成立北约组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唐代陈廷章《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此文中提到的生产工具为

A. 筒车    B. 翻车    C. 龙骨水车    D. 水排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宋朝初期出现临街设邸店侵街的现象,政府屡禁不止。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这说明宋代

A. 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    B. 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C. 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    D. 抑商政策被迫完全废除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表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有可能出现在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的关中地区    B. 北宋的东京地区    C. 唐代的关中地区    D. 明代的江南地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史记·平淮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该史料可用来研究

A. 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    B.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 西汉政府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汉初期封君政治地位低下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某学者写道:“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指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商业战争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种生产组织方式

A. 促进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B. 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 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洋务运动

A.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C. 引进了近代机器进行生产    D. 开始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

A. 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 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 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 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背景不包括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 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B. 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的出台

C. 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D. 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中,家中除岁方式依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当时春节习俗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辛亥革命改变传统的社会习俗

B.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 民国政府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D. 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礼教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

A. 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行方式    B. 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

C. 为新政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D.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还推出了促进娱乐休闲业发展的政策,不仅政府投资娱乐设施建设,而且还激励私人企业资本在此领域投人。类似的政府促进政策,还出现在航空运输行业、文化产业、电影业、公共医疗服务、尖端科技等行业或领域。这些政策

A. 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一致    B. 减少政府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C. 发展混合经济从而缓和社会矛盾    D. 刺激生产和消费以缓和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二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实现这一思想苏联(俄)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 推行新经济政策    D. 确立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二战后,欧洲联合和合作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这一愿望是建立在惨痛的历史教训基础之上的。这里的“历史教训”是指

A. 近代以来欧洲各国的战争与冲突    B. 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和渗透

C. 西欧各国都大肆进行过殖民扩张    D. 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蔓延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巴西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场馆建设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 国际奥委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银行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法国爆发了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亦出现了高潮,这就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议会中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经过反复的斗争和较量之后,在国内选举改革民主运动的压力下,终于在1832年6月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这次议会改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分配下院议席。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改革的第二个内容是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法案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根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等资料改编

材料二有人认为,当经济、社会走出传统农业社会时,政治民主变革势所必然。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经济的现代化并非必然引起政治民主化,而且政治的集权专制才是经济现代化的致胜法宝。

——李季山《走向民主——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2)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况》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1949年的98个增加到1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二正如彼德松所指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形势,使得其他经济学派取代凯恩斯主义主流地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后来,供给学派独占鳌头,成为里根经济学思想的核心。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上台,里根政府接受了供给学派的思想,制定了一系列刺激供给的政策。其中,减税是核心。它包括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减免企业所得税、缩短固定资

产折旧年限等。到里根第一届总统任期结束时,联邦规章制度减少了33%以上。随后里根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经济自由化措施。例如,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放松价格管制;减少市场准入限制;放宽《反托拉斯法》的执行,鼓励企业兼并。

——摘编自马歇尔《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这种经济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经济学形成的背景并概括里根政府为解决经济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