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6-2017学年高一衔接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每一个儿子都有一份。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A. 禅让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礼乐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 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 《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和这种制度相对应的是

A.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B. “立嫡以长不以贤”

C.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

A. 鞍前马后    B. 为虎作伥    C. 狐假虎威    D. 爱屋及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A. 商品输出    B. 掠夺劳动力    C. 资本输出    D. 掠夺财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B. 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C. 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D. 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李鸿章多次提及,“己付各国公论”,英、俄等国“必有办法”;“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据此分析,李鸿章寄希望于列强调停的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 日本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 日本的侵略会危及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 清末新政失败    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 清朝统治覆灭    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北京大学为纪念一场爱国运动而发行的纪念章,这场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史册。这场运动应当是指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 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城市中心论    D. 议会斗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上征途”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右倾错误

C. 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 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40年9月12日,《力报》刊登文章指出:担应华北出击的主力部队在装备方面及军事技术训练方面都不及一般部队,但是他们终能以劣势装备在敌人统治比较巩固的华北予敌重创。此评论(    

A. 批评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B.肯定了中共持久战的正确性

C.说明了国共合作抗战的重要          D.赞扬了百团大战的重大功绩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尽人皆知。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 重庆谈判的结束

C. 新中国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

A. 《共同纲领》失效后

B.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C.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九二共识”的确定    D.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 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少数人的民主

B. 轮番而治等措施,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 排斥外邦人导致了民族矛盾激化

D. 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一特点(  )

A. 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B. 注重诉讼程序

C. 法律至上    D. 内容广泛、庞杂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

A.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97年香港回归时,英国王储查尔斯代表英国国王参加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这说明

A.英国王室仍然行使外交权力              B.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英国国王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D.英国王室可以取代内阁和首相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A.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 专制主义思潮盛行

C. 具有民主选举基础

D. 国会对政府有监督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主要源于

A. 联邦制原则

B. 中央集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两党制原则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B. 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

C. 广泛发动农民参与国家政权    D. 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 二月革命    B. 十月革命    C. 巴黎公社起义    D. 七月事件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礼仪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材料三: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笑着起立和他握手。老先生却放下手杖,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古代中国君权相权的变化趋势。

(3)指出材料三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请简评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要提出“救援中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