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巢湖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王位世袭制     D.地方行政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         B.秦朝          

C.唐宋           D.明清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 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 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 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D. 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如图所示,银铤上有“□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行商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 政府重视管理并征收商税    D.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A. 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 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 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 清净无为    B. 兼爱非攻    C. 仁政治国    D. 以德治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 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 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 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 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C. 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 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 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 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 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 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A. 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 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 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 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 1895年,康有为上光绪书强调的是

A.着眼世界局势,积极进取变革

B.冲破列强阻挠,维护中央集权

C.建立宪政体制,重振天朝辉煌

D.利用列强矛盾,消除强者威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

A. 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 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C. 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D. 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

A. 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 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C. 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 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A. 新文化的民族性    B. 改造国民素质

C. 对传统文化更新改造    D. 新文化的融合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

①②③处的初衷应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清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建设国家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A. 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创业立业    B. 实业救国、创业立业、富国强兵

C. 创业立业、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 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创业立业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在评价苏联某一时期时说:“在那个时代,苏联经济一度繁荣,科技大大发展,人民的文化水平、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艺事业空前繁荣,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应当说在苏联69年的历史中,这18年是最祥和、最安宁、最富裕的18年。”也有人说:“这是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这一时期是

A. 斯大林时代    B. 赫鲁晓夫时代    C. 勃列日涅夫时代    D. 戈尔巴乔夫时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之间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

A. 东南亚国家联盟    B. 欧洲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

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表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B.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C.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D.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 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 忽视民主与法制

C. 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 片面发展重工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77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 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C. 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 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政治、经济、思想在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的基本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重建秩序的主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二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明夷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飞跃,必然要求在承包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一创新要继续保持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实现经营权的平稳和适度集中,维护好集体所有制。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材料二198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变”的原因。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拥有一个强大而权力有限的政府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国家过于软弱,无法保证契约的实施与产权的安全,交换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非常有限。但是随着国家权力的增强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强大的政府虽然能够保护产权,但是也会因为国家权力的强大对契约与产权造成威胁。所以,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必须伴随制约政府行为的制度的建立。绝对主义国家只能从道德上尊重和保障产权,但在制度上却无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产权。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建立的议会主权和普通法院司法独立都限制了王权对私人财产的随意侵犯,确保国家制度内部存在制约与平衡,使国家在积极有效地发挥它应起的作用的同时,无法滥用权力。通过三权分立宪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近代英国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而又有限的政府,并为1765年工业革命提供了产权保护这一关键性基础。可以说,近代英国是伴随着对私人财产权利保护而崛起的。

——摘自魏建国《宪政体制形成与近代英国崛起》

(1)依据材料概括英国国家与产权之间关系的演变。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