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世界史•近代史》记载: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由此可知

①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②新航路促进物种交流

③新航路加剧了殖民扩张

④新航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英荷战争》中记述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表明战争

A. 是日不落帝国形成的开始    B. 证明商业资本主义不敌工业资本主义    C. 使英国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D. 使英国占有荷兰全部海外殖民地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机器是新纪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 工业化带动家庭结构转型

C. 现代工厂制度产生

D. 工厂制的生产模式造就了现代工人阶级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以下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从本质上反映出

年代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

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

 

 

A. 中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    B.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加深    D. 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离不开洋人教习的指导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迈出了工业近代化的步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如最大的民族资本荣氏申新厂纱锭数和布机台数,在这十年间增长300%和281%,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搪瓷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促进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政局相对稳定

②共产党在苏区的推动、支持

③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爱国实业家的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

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A. 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B.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D. 人们文化水平提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中记载,一战后苏(俄)复苏缓慢、异常困难。内战结束后列宁立刻决定,推迟建立共产主义的尝试。可知

A. 列宁创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 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 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大国的兴衰》中说,苏联在重工业方面创造了小小的经济奇迹,重工业产量在1945——1950年增长了近1倍。为此,斯大林政权不惜把大多数苏联人的生活标准降低到革命前的水平上。说明

①计划经济是苏联工业化的基础

②斯大林模式忽视了民生问题

③计划经济符合二战后苏联的国情

④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创新贡献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资中筠《美国十讲》中说:他(罗斯福)最大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了人权,把社会向平等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能说明这个观点的是

①他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②他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

③他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工人创造就业机会

④他调整税收政策,降低工人税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45年7月,艾德礼政府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国有化政策,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1945年到1951年,约占国民经济部门的20%实现国有化。1974年3月,威尔逊工党政府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到1979年,英国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8.1%。然而,两次国有化导致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攀升等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被世人称为“英国病”。“英国病”的主要病因是

A. 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后受到美国制约

B. 二战对英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 英国实行国有化同时日不落帝国殖民地位衰落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作用减弱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全球经济史》提到日本通商产业省计划调控解决日本国内消费需求增长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业扩张消化了全部劳动力,就业扩张带来的收入增长导致日本人生活方式发生变革,开始购买冰箱和汽车。表明日本此时的发展得益于

A. 国家调控

B. 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

C. 科技推动

D. 社会保障完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反映苏联

A. 原有经济体制不适合市场经济    B. 改革失败导致解体

C. 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    D. 政治体制束缚了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转型是市场力得到复兴,但整个国家并没有“回退”,因为市场机制只有在政府干预和管制的背景下才能运行。重新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管制大幅度加强已经成为该阶段的典型特征。说明

A. 市场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唯一正途

B. 国家调控仍然是资本主义市场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C. 国家干预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现实

D. 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倒退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工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积聚了巨大的财富,但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的分配却十分不公,造成严峻的社会紧张状态。

濒临灭亡的手工工人想起了伊丽莎白时期制定的国家干预政策,于是就非常希望恢复国家立法,用立法的手段调节工资与物价,保障自己的生存。

面对工厂主的压榨工人们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工厂主,迫使厂主做一些让步。这样,就产生了工会运动。……工会运动一般不愿卷入政治活动,生怕政治活动会影响内部的团结。

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上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到这时(1885年)终于成为现实。这时,距宪章运动的爆发大约是半个世纪……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政府授予工会组织和集体协商的权利,政府还组建了“全国劳动关系委员会”以贯彻这些权利。……1933至1938年间,工会成员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1938年,政府通过进一步立法,对工资和工作时间进行管制,并保护弱势团体。

1947年颁布的塔夫特-哈特利法案大幅度削弱了工会的力量和权力,从而部分地废除了20世纪30年代对劳工有利的立法。……这也说明了缺少政治臂膀的工人运动的弱点。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会组织已经面临着对于它们行为的种种限制……

——詹姆斯·富尔彻《资本主义》

材料三:联邦德国一方面保证公民具有高度的社会保障,即公民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住房补贴、教育资助负担平衡,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征纳国家税收。国家社会保险和国家社会税收的统一有效地保证了社会福利国家原则的实现。

联邦德国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50年代和60年代在保障社会安定、缓和社会的冲突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不断加码的社会保障系统已经成为社会的重大包袱,成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造成手工工人濒临灭亡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英国成年男性工人获得普选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政府在1933年以后保障工人权利的目的是什么?1947年政府削弱工会力量对美国工人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德国福利制度有哪些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工人权益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