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最后一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 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 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 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    D. 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东京梦华录》载有,北宋东京城“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这反映出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宋代的社会生活    B. 宋代统治者推崇奢侈生活方式

C. 北宋时期城市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 理学还未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

A.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 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

C. 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D. 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

 

丝(单位:万斤)

茶(单位:包)

1843年

1300

1000

1855年

8400

56000

 

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 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 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 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 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抗日漫画作品之一。该作品

A. 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主题

B. 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C. 主要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成果

D.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 “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B. 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 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 古罗马与古希腊国情相似使其文化相似    B. 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的理性精神

C. 古罗马文化与古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 古罗马选择了与古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荷兰向海外扩张的有力组织形式是独占贸易公司。公司根据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可以享受许多特权,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陆海军,有权力宣战媾和,有权力建立和管理殖民地。这反映出荷兰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A. 殖民侵略以海上掠夺为主    B. 建立垄断性的殖民贸易公司

C. 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 商品输出与文化渗透相结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据此可知

A. 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

B. 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C. 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D. 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2016年三大黑天鹅事件:英国退出欧盟,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这些事件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潮流    B. 大国强权政治不断碰壁

C. 全球化不是一帆风顺的    D. 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在工业化初期(18世纪)的英国,小规模的核心家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甚至比以前规模更小,也更以孩子为中心。父母一直为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他们尽力按照他们那个时代的标准来抚育和教导孩子,为孩子引进了新的教育方法,而非学徒和工作制,认为这能对培养孩子面对复杂的未来产生作用。此时夫妻之间仍遵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模式,丈夫处于优越和支配地位,妻子则地位卑微,处于从属地位。

——据傅新球《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世纪中英家庭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上述不同特征的原因,并对英国家庭模式进行评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符合史实,逻辑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昌起义爆发后,为挽救垂危的统治,清政府资政院(带有国会性质的机构)仅用三天就起草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2条》,简称《十九信条》,采用英国虚君共和制模式,皇帝权力大大缩小,国会与责任内阁权力大为增强。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也由宪法规定,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国会议员由国民公选。总理大臣由国会公举,皇帝任命。国会有权弹劾总理,总理也有权一次性解散国会。

——整理自王立民《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十九信条》出台的历史背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修订的《十九信条》进行评价。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就中美关系而言,由于杜鲁门政府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蒋介石政权给予支持和援助,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之间实际上处于一种彼此敌视的状态。只是这种情况并未导致双方关系的崩溃。及至朝鲜战争爆发,华盛顿决策层旋即改变了对全球冷战对抗局势的看法,决心通过卷入战争而在朝鲜半岛实施遏制战略。朝鲜战争的爆发对美国确立敌视中国的政策具有决定性影响。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尚有一定的灵活性,是在选择敌视与非敌视之间徘徊,因而不属于遏制范畴。朝鲜战争爆发及中国出兵朝鲜,导致美国重新评估中苏关系性质及中国的实力,美国开始视中国为其在远东的主要敌手,选择了对华遏制政策。

——据邓峰《冷战初期东亚国际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归纳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此时期导致中美关系改变的其他因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攉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給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明史•郑和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下西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