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土地兼并的严重性

C. 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B.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C.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D.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

尽于是。”材料所描述的农具是下面的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

A. 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 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 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 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 汉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 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 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 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 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B.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D. 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出现最早的纸币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近代工业出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B.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C.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贫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

A. 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B. 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C. 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D. 从长安城的买了两斤鱼回家熬鱼汤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光荣革命

C. 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

A. 地理形势相同    B. 殖民活动影响

C. 关系世代友好    D. 文化传统相同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 

②“肮脏的东西包括了奴隶贸易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C. 工业革命的开展

D. 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 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B. 资本积累的完成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市场的需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实际情形的是

A. 棉纺厂的机器以蒸汽为动力    B. 豪华的汽车穿梭于伦敦街头

C. 富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    D. 火车上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 ①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

A. 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C. 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 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 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B. 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C. 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 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 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 体现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 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合作谋发展    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D.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 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最深    B. 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C. 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D. 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支持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 不是手工劳动而是采取机器大生产    B. 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C. 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产生    D. 完全由私人投资兴办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 白银逐步成为件遇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坊市制度崩溃

C. 土地政策调整

D. 政府管理失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收成下降时优桖农民。这表明

A. 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古代商业政策较为灵活

C. 商人地位逐步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D. 宋以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2008年当西方庆祝“哥伦布日”时,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呼吁取消这个节日。他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殖民活动给美洲带来灾难    B. 扩展了工业文明

C. 加强了世界联系    D. 冲击了美洲的传统社会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如表为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情况简介,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19世纪4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20世纪初期

代表刊物

外国人拉开中国近代报刊业序幕;《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维新派《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等宣传维新思想

《新青年》的创办;革命派在国内外一共创办了近120种报刊

 

 

A. 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到制度层面

B.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体现社会变革要求

C.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D. 国人办报逐渐占据新闻产业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宗凤英:一件龙袍千两白银》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材料四下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

——《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许晓斌、段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3)阅读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概括说明导致19世纪中期中英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如何看待“东方雄厂”这一赞誉?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