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濮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升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A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规范社会秩序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构建平等社会

D. 缓和诸侯纷争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从这一方面来说,这一学说

A. 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皇权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棵白菜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白菜前早已存在。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 “理在事先”    B. “格物致知”    C. “万物皆生于无”    D. “理在气中”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末李蛰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蛰

A. 主张学以致用

B. 维护孔子权威

C. 反对迷信崇拜

D. 倡导自由平等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 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 主要吸取了西方近代科技成果

C. 提倡“经世致用”的原则    D. 为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 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书法艺术  B.戏剧表演  C.舞蹈艺术   D.绘画艺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各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人们评说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

A. 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 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 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 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 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B. 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 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 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 鄙视贫穷

B. 认为财富即道德

C. 揶揄上帝

D. 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1384年)指出:依《圣经》之言, 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王朝隶属于上帝,非此不能有繁荣。这主要可以反映出宗教改革运动(  )

A.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B. 动摇了欧洲人对上帝的信仰

C. 推动了《圣经》在英国的传播    D. 使英国王权归属于教权之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美国人认为宁可把权力切割得支离破碎,丧失效率,甚至自相矛盾,也不要权力的全面统一、高度集中。这体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一思想

A.三权分立  B.自由平等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 伽利略    B. 普朗克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使人类进人“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手工工厂大量增加    B. 市场的迅速扩大

C.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 劳动力严重缺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人间喜剧》一开始在中国被译为《人间戏剧》,后来也有人主张应该译为《人间闹剧》,认为作品的故事没有喜剧内容,相反,全部是悲剧。巴尔扎克描写的悲剧人物(以葛朗台为例)反映了工业革命初期的社会情况正确的是

A. 封建压迫和剥削沉重    B. 人性畸变、人欲泛滥

C. 各阶层贫富差别巨大    D. 精神空虚、陷人迷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毕加索曾这样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浪漫主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老师引用了这两幅图片(下图),是为了说明

A.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    B. 唐僧与爱迪生都很爱惜飞蛾善待生命

C. 爱迪生拯救的飞蛾比唐僧要多得很多    D. 在围绕电的发明上爱迪生的贡献很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12年,蔡元培等人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基本信条:不赌、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这说明蔡元培

A. 支持新文化运动    B. 主张学习西方文化    C. 教育理念先进    D. 强调个人品德修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   )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

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国际视野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一个男孩乘坐以80%的光速运行的飞船到离太阳4光年远的恒星后再返回地球,用了10年时间。而飞船速度快,时间走得慢,飞船中的男孩只过了6年,他比他同年的女友年轻了4岁。”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突破开始于

A. 文艺复兴时期    B. 牛顿时代    C. 爱因斯坦时代    D. 网络时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50年在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但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提出办简体字的出发点最有可能是

A. 落实1954年宪法的相关规定    B.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加快普及文化教育,减少文盲    D. 加快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损1500多万缗。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负担过重,农业发展缓慢    B. 强化集权措施使政府机构臃肿

C. 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收入变少    D. 军费和对外和约赔款开支巨大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当时宗教改革

A. 公开挑战了教会权威    B. 否定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C. 确立了《圣经》至高无上    D. 使君主权力摆脱了教皇控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 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 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的取胜    B. “殖产兴业”的推动

C. 1889年宪法的颁布    D. 军事工业的刺激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材料二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前夜,中国思想界虽有过明清之际黄宗羲、龚自珍等思想家的民主启蒙,但专制的大旗一直难以撼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兴起,近代仁人志士们开始在中国掀起了几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民主启蒙”。从魏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推崇到洪仁轩的“以收民心公议”……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阶级,各自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政见和施政方案,但无一例外地共同参与了这场对民主的追求与向往。这反映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民主思潮从酝酿到发展,从发展到转型的变迁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体现,以及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必然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民主义者先假定了正义在于“平等”;进而又认为平等就是至高无上的民意;最后则说“自由和平等”就是“人人各行其意愿”。在这种极端形式的平民政体中,各自放纵于随心所欲的生活,结果正如欧里屁特所谓“人人都各如其妄想”(而实际上成为一个混乱的城邦)。这种自由观是卑劣的。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卷五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的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里斯多德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卢梭如何发展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时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到“主张尊孔,势必专制;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他的好处。”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家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却衰败下来,甚至湮灭了,直到此时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

材料二: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展开。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的“再生”“复兴”的说法?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后期文艺复兴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二“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日两国的改革在核心主张、改革方式和局限性上的相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