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书·牧誓》中记载,“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周武王此举意在:

A. 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    B. 批判商王的暴虐无道

C. 鼓舞士气伐纣灭商    D. 宣扬天命以巩固政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 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 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刑律》的律文内容基本上承袭了《唐律》,但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宋朝立法史上出现了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情况。这主要说明宋代

A.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B. 法律内容更加丰富    C. 立法部门权力削弱    D. 执法的随意性加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由此可见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    B. 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

C. 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    D. 提升《大学》《尚书》地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了收回关税自主权和领事裁判权的改订新约运动。经过艰苦谈判,通过了由中国政府确定的逐步提高进口商品税的征收标准(见下表)。这一标准

年份

非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无同类产品且

找不到相近替代物)

竞争性进口商品(%)

(国内有同类产品)

总税则

 

必需品

合计

无出口

有出口

合计

 

1928

5.1

5.1

8.1

6.7

4.1

4.3

1929

22.2

17.2

18.3

13.8

9.0

10.3

1930

23.6

17.7

25.1

13.2

10.2

12.0

 

 

A. 导致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    B. 促进了中国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C. 基本实现国民政府的外交目标    D. 有利于非竞争性进口商品的输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以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用的战略战术。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敌强我弱形势下的战术较灵活    B. 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C. 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 游击战是牵制日军最有效方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压轴

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08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113

1103

1168

1221

1226

1310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886

921

908

922

917

926

 

 

A. 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B. 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C. 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D. 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公元前445年,罗马保民官坎努利斯提议平民有权当选执政官,因贵族的执意抵制,改设贵族、平民均可当选的军政官,行使执政官职权。贵族随即提出增设检察官,只从贵族中推选。该历史现象说明了

A. 罗马对外征服过程中的矛盾突出

B. 罗马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C. 万民法的出现是历史选择的产物

D.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尖锐复杂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世纪有一份政治文件中写道:“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他设立大量新的官职,派遣大批官员,骚扰我们的人民,并侵吞他们的财产;在我们中间驻扎大量武装部队;切断我们同世界各地的贸易;编造罪名,押送我们到海外受审”,据此分析,该内容控诉的是。

A. 法国国王    B. 英国国王    C. 英国首相    D. 法国议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人白齐文生性喜欢冒险,少年时就有到东方创立一个帝国的梦想,青年时开始周游世界。后来到中国时参加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后与李鸿章屡有激烈冲突,被李免职。白齐文忿忿不平,投奔了太平天国。1865年,白齐文在厦门海关被清军逮捕。依据当时法规,清政府将把白齐文

A. 就地正法    B. 交美国领事审理    C. 无罪释放    D. 交国际法庭审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观察漫画,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全球化”,Karikater von Luis Murschetz,1998

A. 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B.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材料一许多因素使得同治时代成为西方影响中国以及清朝“现代化”的第一个重要时代。由于1858年的《天津条约》以及之后的《北京条约》,西方满足于自己将中国带入国际礼仪的任务。外国公使很快就到北京任职,清廷开始派遣外交使臣出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郭嵩焘。1861年,摄政大臣们在军机处下建立了一个特设委员会,称作“总理衙门”,在解除了许多行政上的限制之后,清朝与西方的商业往来大幅增加了,随之出现的“买办”通常是很富有的文化人。1862年,设立了一间“同文馆”,用以训练年轻清朝国民学习西方语言,及翻译重要的欧洲科学、社会及政治思想著作。1874年,美国人傅兰雅(1839-1928)在上海建立“格致书院”。1872年开始,朝廷选派几类中国男性青年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市参加“留美学童计划”。同治时期是政治权力地方化并转向地方政府的开始,这种情形在20世纪军阀割据的灾祸中达到顶点。李鸿章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成为清帝国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他的权力基础从长江下游转移至华北,淮军也随之移动,并于1895年的中日战争中首当其冲。曾国藩在1860年被任命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地方官员——两江总督,而6年后其弟曾国荃担任湖北巡抚。左宗棠在1862年成为浙江巡抚,1866年改任陕甘总督。同治时代持续的军事化,导致地方社会的非政府精英崛起,削弱了知县及其他中央任命的帝国官僚代理人,实际上把权力从所有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地方私人显贵之手。为了地方社会自保而广泛形成由精英领导的地方团练,加强了地方上拥有功名之士绅的权力。除了社会地位和土地财富,他们现在掌握了军事指挥、法律执行,以及以士兵薪饷形式的赏金分配的权力。

——卜正民罗威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史学家诠释“同治中兴”的观点。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克里昂•斯考森《飞跃5000年》

解读材料,围绕“统治者的法律与人民的法律”提炼出一个恰当的主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立意明确,阐释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符合主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帝国的盐政被分为若干个大区,其中最繁忙的是两淮。该地区以扬州为总部,分销地区及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游省份。盐从江苏沿岸的产区到各地区消费者的批发运送,由约200个拥有世袭特许证的人掌握,这些人的地位大约介于官员和商人之间。拥有这类专卖经营权的人们,每年每人会被分派多达12000引(1引有8袋盐,1袋约相当于100磅)的盐,而且大部分情形下,每个人会被授予在特定区域的专卖权。到了19世纪初,这个制度陷入严重混乱。专卖经营权无法履行销售的义务,而把大幅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将这种必需品的价格哄抬使许多人难以负担。盐的黑市就此盛行以满足一般人的需求,当私盐和盐消费地区的供给多过官盐时,官方的盐专卖收入就迅速地减少。

1832年,出身岳麓书院的两淮盐政官员陶澍,决然地废除了实行两个世纪之久的专卖制度,将官员的销售开放给信誉良好的商人,只要能买一张银票就授予一次运送少量的盐到该区域任何能销售的市场。

——Metzger,《T'ao Chu's Reform of the Huai-pei Salt Monopoly》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时期两淮地区盐税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道光时期两淮地区的盐税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帮助下,日本一些有识之士领导建立了许多以日本士兵为主体的反战组织,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反战宣传,驳斤了日本政府关于战争是“正义的”“为东亚和平”的虚假宣传有不少反战组织的成员在战场上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作战,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很多原反战成员继续揭露日军侵华战争的罪行,反对日本右翼政府歪曲历史,呼吁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直至今天,部分反战成员如香川孝志、前田光繁等多次联袂访华,始终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增进两国人民感情的伟大事业。

部分日本在华反战组织机构简表

时间

组织名称

成立地点

负责人

1939.11.7

觉醒联盟本部

山西麻田镇

杉本一夫

1940.6.2

觉醒联盟山东支部

八路军一一五师

本桥朝治

1941.2.23

反战同盟冀中支部

八路军冀中分区

田中实

1942.3.15

反战同盟苏中支部

新四军第一师

香河正男

1943.5.18

反战同盟鲁南支部

八路军鲁南军区

小岛金之助

1944.3.15

解放联盟地区协议会

晋察冀

津田秀

1945.1.25

解放联盟山东协议会

山东

本桥中

 

 

——据徐则浩(从俘虏到战友——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军工作》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反战组织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反战组织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鸠摩罗什(约公元343—413年),父为天竺人,母为当时中国西北部的城邦龟兹人。鸠摩罗什生长于龟兹,年七岁,随母出家。九岁以后,随母游学罽宾、月氏、疏勒等国。鸠摩罗什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在疏勒时始学大乘,精研《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经典,誉满西域,遂为龟兹王迎还龟兹。前秦建元十八年,符坚派大将吕光进军西域,便有迎取罗什的意思。吕光破龟兹,得罗什,回师据有凉州,罗什滞留凉州十八年,得以通晓汉文。后秦弘始三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住草堂寺,有“三千德僧,同止一处”。姚兴辟逍遥因为译场,请鸠摩罗什担任译主,并命僧肇、僧睿、道生、道融等八百余僧人襄助翻译。前后共译出佛经九十八部,计四百二十五卷。鸠摩罗什所译佛经的卷帙,固然不及后来的玄奘之多,但他所译经、论的方面之广,却超过玄奘。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鸠摩罗什成为著名佛学家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