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这表明西周时期的教育

A. 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 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 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 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A. 统治利益    B. 商业生产能力

C. 社会制度    D. 争霸需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为御史大夫谓诸御史曰:‘公等奏事须报承嘉不然勿妄也。’……监察肖进忠徐进曰:‘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设弹中丞大夫,岂得奉咨耶?’承嘉无以对。”这说明   

A.御史大夫与监察官的矛盾尖锐   

B.御史大夫权力受制于监察官

C.监察官享有“独立奏事权”

D.监察制度弱化了君主专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 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 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 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 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A. 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B. 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尽事业

C.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    D. 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研读下图,导致1933-1935年我国工业生产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 战争对轻工业品的需求增加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和影响    D. 国民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鼓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2年将至耳顺之年(57岁)的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厅发表演说时曾回忆童年:那时我就四五岁,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了,记得那次用小木桶到村里食堂打全家人的早饭——菜粥。力气还是小啊,不小心摔倒了,……泼掉的只是汤水,米和菜还在桶底沉着呢。莫言为我们描述的童年往事折射出

A. 建国初年国民经济的萧条状况

B. 三大改造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C. 人民公社运动的消极影响

D. 文革期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普罗泰格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他指出,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

A. 有力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 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继承发展

C. 支持了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

D. 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宣告了德国‘臣民’的灭亡和‘公民’的诞生……尽管宪法中规定了皇帝的种种权力,但绝不可比拟于中国皇帝的绝对专制和独裁,因为德国的司法是独立的。”材料意在强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A. 奠定了德国资产阶级代议民主的基础

B. 掩饰了德国皇权至高无上的虚假立宪

C. 真实确立了德国政治生活的分权制衡原则

D. 规定司法独立是实现帝国代议民主的灵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A. 受“滞涨”等因素的影响,70年代美日两国经济持续下行

B. 1973年以后,沉重的财政负担使美国“福利国家”的发展受挫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经济增速远超美日

D. 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陷入衰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出席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了“巴鲁克计划”,规定各国的原子能开发和使用都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和控制。在这种控制分阶段建立以后,美国将停止核武器生产,拆除现有核武器。对违反规定者,“自动”加以严惩。这一计划的提出

A. 旨在使世界各国的核武器发展风险可控    B. 便于美国对他国核计划实行控制和制裁

C. 后来受到了大多数无核国家的普遍欢迎    D. 推动了战后的世界和平和国际裁军运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责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材料有学者认为:“16至18世纪西欧的现代化过程,是市场需求引起的,需求牵动生产,商业革命导致工业革命,然而同期的中国虽然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它却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请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说明论据充分,符合史实,言之有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窝阔台继位以后,西征等大规模的征伐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为解决财政问题,蒙古贵族别迭提出了“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主张。耶律楚材敏锐地感到了实行汉法的时机已到,马上做出反应,提出了这种方法的不可取,“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提出用汉法的治理方针。汉法在北方汉地的实行取得了成功,此后耶律楚材主管政务,在中国北方大行汉法。主要表现在:在文化等方面,他任用儒士,保护、发展汉文化,坚持以汉法治理汉地。奏行科举取士,尊孔重儒,设置编行儒学经籍所、编修所等措施,收留一些处在困境中的儒士。在政治制度上依照中原政权模式进行行政改革: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230年,耶律楚材上书建议:“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责不得侵之。”这种军、民、财政分开的措施受到权贵的抵制,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基本做到“课税所掌钱谷”,而民、军分职的方案则不得不搁置。

——摘编自陈秋速《蒙元时期回汉法冲突初探》

(1)根据材料归纳元朝大行汉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汉法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