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泰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现在农村的小块田地里,你偶尔仍能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或用驴耕)耕作的场景。中国古代农民用铁犁牛耕最早出现在

A.夏朝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繁荣的古代手工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这主要反映出

A.制瓷和丝织属于家庭手工业

B.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上述领域

D.英国人大量贩卖瓷器和丝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0年,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到:“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日中为市    B. 柜坊、飞钱的问世

C. 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管理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南北朝时期,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草市”。这个时期的“草市”是

A. 民间集市    B. 城市商业区

C. 商业都会    D. 草料专营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B. 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C. 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D. 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景德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都。明万历年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主要表明

A. 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 私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超过官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被私营手工业超越    D. 官营手工业生产逐渐走向商品生产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汉初时,政府规定“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到中唐以后,“工商杂类不得与士为伍”等禁令松弛,北宋时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试”,商人及其子弟中举做官的越来越多。这一变化反映出

A. 朝廷逐渐放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冲击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商人中“奇才异行者”逐渐增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 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B. 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C. 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D. 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海外市场开拓

B.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

C. 避免受到外界影响,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 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

A. 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    B. 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C. 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    D. 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580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位大商人说:“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经常到威尼斯去进货和长途奔波了,黄金像水一样直往口袋里流,挡都挡不住。我打算投资办个工场再赚它一把。”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荷兰发达的航运业                            B.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                    D.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 保护商业贸易    B. 拓展殖民地

C. 传播天主教    D. 掠夺工业原料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11年7月14日英国《泰晤士报》登过这样一段话,“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力,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时有这样大的变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要维护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利益    B. 英国联合法国对付其劲敌德国

C. 英国旨在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    D. 英德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富丽堂皇的船只无帆无风也能航行得象箭一样快,……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能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镰刀自动收割,纺车自行转动,铁犁自动开沟,而我们仍象过去一样渴望得到面包。这是l9世纪晚期一位克罗地亚农民发出的感叹,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B. 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

C. 生产工具的重大革新    D. 社会矛盾的基本缓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圈地运动使英国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但这一运动对工业革命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主要在于圈地运动(  )

A. 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B.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 使英国资本主义关系深入农村

D. 极大地促进了养羊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英国人相对保守,未能与时俱进    B. 大量殖民地存在转移了资金

C. 英国经济全面落后于美德    D. 英国国内劳动力的成本更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那么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 传统棉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 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D.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的成就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1912——1919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独立发展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这说明(    

A.基督教文化是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思想根源 

B.中华文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中断

C.西方工业文明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不能并存发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图是1870-1911年晚清时期金融类文章发表的数量统计图,其内容涉及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证券和保险等多方面。金融类文章明显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 列强侵华加剧    B. 实业救国影响

C. 民族经济发展    D. 舆论环境宽松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广告能反映某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心理。如图,《申报》登载的这则广告

A.反映了国产香烟具有较高的质量

B.说明购买国货是简单的消费行为

C.将购买国货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

D.迎合了民众期待战争胜利的心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A. 断发易服    B. 废止缠足    C. 婚姻自由    D. 改用阳历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马褂②中山装③列宁装④旗袍⑤西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斯大林在谈到罗斯福新政时说:“美国人所追求的目的,是从经济紊乱、经济危机的基础上产生的。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以上材料说明新政

A. 目的是消灭经济危机    B. 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    D. 大力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918年7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A. 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 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 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C. 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D. 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俄罗斯《20世纪祖国史》中曾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他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在其改革上表现为

A. 改革取得了成效,但未从根本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改革废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放手发展市场经济

C. 经济改革卓有成效,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D. 涉及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但是重心在政治领域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32—1933年,苏联在国内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仍然向国际市场出售了281万吨粮食。这样做的目的或后果是

A. 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B.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有助于缓解当时国际上粮食短缺状况

D. 实际上有利于国际关系趋向缓和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对我的西方朋友们,我得说:这是历史上一个富于动力的伟大时代……他(斯大林)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她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 苏联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B.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苏联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D. 斯大林模式充分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模式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两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了生产力巨大飞跃的同时也加强了人类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早期火车机车                            图二早期汽车

请回答:

(1)图一所反映出的成就最早出现在哪一国家?为该成就奠定基础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什么?该时期在交通领域还有什么重要成就

(2)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是以什么为动力机器的?该时期标志性成就是什么?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请举两例。

(3)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大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出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在变化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相似之处。

材料一、法国《时报》在1932年1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1935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6.2倍,农业增长26%。

——摘编自齐世荣、钱承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

材料二、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境况,而用不着畏缩逃避。……因此,首先让我表明我的坚定信念,那就是我们应该恐惧的唯一东西,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

材料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4)概括上述三国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