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

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06年《经济学家》周刊不仅把某两个国际组织比作共享诸多内脏器官却有不同头部的连体双胞胎,而且更称其中的一个组织为美国和25个小矮人。这两个国际组织是

A. 世界贸易组织与亚太经合组织

B. 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欧洲联盟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关贸总协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中

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 ③②④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提出: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关系特点表现为军事上的两极、经济上的三级和政治上的五极。下列表述能体现该学者观点的是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日本成为了政治经济大国

C.中国改革开放实力显著增强

D.欧洲联盟一体化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草市是相对于官市而言的,《唐会要》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鼍市。”据此可知(  )

A.在唐朝草市是不合法的集市         B.唐朝的集市以官方为主

C.政府对商业控制的减弱          D.唐朝开放了市场的管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阿瑟·杨写道:“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

A. 产业革命要发生在毛纺织工业以外    B. 毛纺织工业是英国非常古老的产业

C. 英国发生产业革命的条件先天不足    D. 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

A. 儒学独尊    B. 国家财政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B.维新派  顽固派  革命派

C.保皇派  革命派  维新派

D.洋务派  革命派  保皇派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两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50县

5郡70县

7郡43县

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4郡51县

6郡58县

7郡19县

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9县

2郡14县

1郡5县

5州28县

 

 

A. 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 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D. 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

A. 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 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   )

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B.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

C.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D.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朝廷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 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 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C. 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D. 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 《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 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 《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 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葛剑雄在《历史学是什么》中指出,“历史意识”不仅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的记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后者的是

A. 启继承禹的王位,“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

B. 1912年3月,在“众望所归”下,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D.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次世博会,这证明其“世界工厂”的地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这里的“三服官”和“工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民间手工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济宁城繁荣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 另据《济宁直隶州志》载:清乾隆年间,济宁南门大街和大闸口一带,“百货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这反映了以下哪方面的情况

A.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和发展  B. 我国古代农业的水平很高 

C.我国明清手工业水平发达  D.我国资本主义商业有了较大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记录的城市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汉代长安    B. 隋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明朝苏州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图片可以看出,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二是奇,三是妙。当时有人是这样描写上海的奇与妙的: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居人不信金吾禁,路上徘徊听五更。”“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材料中的所指的事物反映了

A.高架铁路的建立             B水运事业的发展

C电力与通讯事业的发展     D.化学工业的进步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说:没有充分的土地、但却拥有充裕的劳力,中国人本可全力以赴去生产资本以弥补土地的短缺。但是实际上,在力图节省土地的同时,技术发展反倒专注于能更密集地使用劳力的手段。这段材料强调了

A. 中国农业没有技术革新

B. 技术落后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C. 过多的人口阻碍了中国农业发展

D. 精耕细作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

C. 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准备    D. 抗日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调整了外贸方针,制定了扩大对港澳出口、打响港澳市场争夺战的方针。这一方针 (  )

A.为改革开放和港澳回归奠定了基础

B.体现了中国对外交政策进行的调整

C.表明中英、中葡关系逐步走向缓和

D.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 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

——《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观察者网(上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之际西欧的社会背景,试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1972年版,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古今中外城市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今千丈之城,百家之邑相望也

——《战国策·赵策》

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对各个城市的组合仍然没有规定程序……除了继承中世纪时期得到的权利以外,城市没有作为一个法律上的实体而存在。它没有正式的官员,没有充分的征税权和立法权……那些新兴城市的居民聚集区都变成黄褐色的地方,因为在早期不断受到大量煤烟的熏染。工厂和工人住宅区也同样到处是沉淀物……工人的住房仓促地建造起来,拥挤在一起……总是缺乏日用品供应。许多人全家都住在一间单房里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统计表

年份

城市化率(%)

1843

6.6

1893

8.2

1920

10.6

 

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城市发展状况,并分析相关背景。

材料二显示英国城市存在哪些问题?结合所学指出些问题对以后历史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三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变化。选取一个发展阶段,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