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某学者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你认为

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B. 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真实可靠

C. 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

D.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均不足为信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宋高宗对大臣说,今后凡是“批降御笔处分”,虽然出自“朕意”,但必须“经由三省、枢密院”,如果出现不当,允许大臣们“奏禀”。宋孝宗任命曾任王府教授的刘章到漳州做知州,因遭到谏议大夫王大宝的抵制而没有执行。这表明

A.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君权受到很多威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 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6集团军总司令

扬爱源

第7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18集团军总司令

朱德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邓侯锡

 

该材料可以说明

A. 国民党军队全力承担太原会战的作战任务    B. 新四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和领导

C. 国共两党在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D. 八路军在正面战场曾作出重大贡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 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 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 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 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 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 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 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程广云在《民国三大政治遗产:人民主权?以党治国?政治协商?》中认为:“政治协商应该是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公共政治行为,是在不同意识形态集团中建立的一种共识机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政治协商制度是超意识形态差异的共识机制

B.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如同西方的两党政治制度

C. 政治协商制度实质就是政党政治、共同执政

D.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政治遗产的继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

C.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钱基博先生说:“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章炳麟与人论文,以为严复气体比于制举;而胡适论梁启超之文,亦称蜕自八股。斯不愧知言之士已!”这两句话

A. 直接肯定了八股文的积极作用    B. 间接批判了四书五经的消极作用

C. 直接肯定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    D. 间接批判了维新变法的不彻底性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一《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一(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

(2)结合材料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分析“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的必然性。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状况: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出现的几个外交高峰期,并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在两个时期以上,信息明确,运用史实合理充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

忽必烈改制是蒙古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麻桑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以限南北也。—《辽史》

材料二、以下为忽必烈的话:“汝未用南人(汉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设官分职,立政安民”,“日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行”(忽必烈对太子老师的要求),“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场”。

材料三、每一次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但是在长时期的征服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长城南北不同的经济形态。针对这种不同,材料二中忽必烈是如何做的?

(2)中国历史上相似的改革还有什么?结合两次改革的内容,论证材料三的正确性。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