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联考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 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 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 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克利斯提尼创新十个地区部落,代替四个血缘部落。他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这一举措

A. 使工商业奴隶主获得参政议政权    B. 分散氏族贵族力量摧毁氏族制残余

C. 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D. 对威胁城邦民主的人具有震慑作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禁穆令”,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入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

A. 联邦制原则    B. 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

C. 分权制衡原则    D.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表述正确的是

A. 下图和图二的经济主张是继承发展关系

B. 图一和图三都建立了农民阶级政权

C. 图二和图三都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D. 图二的主张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辛亥革命

A.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 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 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 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D. 革命道路基本相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欧共体成立后,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这种联合

A. 恢复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B. 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 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 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牺牲品)”变为“畎亩(田地)之勤”,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

A. 西周    B. 东周    C. 秦朝    D. 西汉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古诗《朱陈村》中这样描述:“……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歌反映的经济生活图景是

A. 自然经济    B. 长途贩运    C. 工场手工业    D. 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这种“工商食官”是指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赋役征银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 早期金融机构林立    B. 出现地域性商帮

C. 广泛使用货币交易    D. 打破了坊市界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这说明宋代

A. 发展朝贡贸易解决财政危机    B. 严格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市舶贸易日益受到政府重视    D. 贸易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不少学者认为,单就航海技术而言,中国人早就具备了发现美洲甚至环球航行的条件,但事实上中国人却与地理大发现失之交臂。造成这种悲剧的文化心理原因是

A. 实行海禁、闭关锁国    B. 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C. “天朝上国”的观念    D. 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十六世纪未至十七世纪初,英国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土地,如当时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份),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跻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镰。材料说明

A. 王室出售土地受商业革命影响    B. 王室出售土地受价格革命影响

C. 长期战争使王室土地收入锐减    D. 该现象巩固了封建地主的地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海权论”的集大成者马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标志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的事件是

A. 1488年非洲好望角的发现    B.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 1651年《航海条例》的颁布    D. 1763年在英法七年战争中取胜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黑奴贸易开始于15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大量的非洲黑人就这样来到了美洲。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1841年在英国的倡议下,英国、奥地利、法国、普鲁士和俄国在伦敦签订了《取缔非洲奴隶贸易条约》,英国转而成为最积极的废奴倡导者。英国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外贸政策的调整    B. 黑人奴隶的反抗

C. 人道主义的觉醒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为英国在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造成英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7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78%

22%

67%

33%

48%

52%

 

 

A. 农业生产的严重萎缩    B. 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C. 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    D. 大量外来移民涌入城市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美国垄断公司的不同之处是

A.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B. 垄断经营    C. 政府的特许    D. 只有经济职能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B.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豪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

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D. 商品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这说明洋务运动

A. 全面学习西方卓有成效    B.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此图说明

A. 民族资本无法与外国资本竞争    B.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C. 国际局势影响着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交通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隋开运河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国古代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400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隋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隋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却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

隋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一后,他们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这一尖锐矛盾在江南地区一直存在,使隋政权面临严重烕胁,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路途遥远,开凿运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原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准确揭示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关系。材料二所对应的工业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美国领土的急速扩展,为原本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居民源源不断西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修建太平洋铁路不但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有关,也大大推动了“西进运动”。西部广阔,肥沃的土地等着更多的人前去开垦、耕种,大大小小的金矿银矿也缺人开采。而东部反过来又为西部的各种自然资源提供了加工地和市场。美国东部已经有了非常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但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几乎是一片空白,地理和交通的原因使得西部成了美国相对独立的地区,不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也成为国家稳定统一的隐患。太平洋铁路西段要穿越整个地势险峻布满坚固花岗岩的内华达山脉,工程极为艰巨且修建费用十分昂贵。当时南北战争正在进行,处处需要用钱,但林肯总统却对太平洋铁路计划十分感兴趣,坚决支持这个计划,国会最终同意并通过太平洋铁路法案,法案规定发行政府债券作为修路资金。太平洋铁路从1863年开始动工,1869年建成,费时6年,穿越了整个北美大陆,全长3069公里,这条铁路大动脉的建成,大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也为美国社会的融成一体提供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百度百科搜索整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三,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与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有哪些相同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世的改革事业,来源是很远的,蓄势是很久的。这种变动,不发则已;一发之后,就如悬崖转石(看得他似乎也有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非达到目的不止。所以现在正是个变动的时代;正是个变动了,方在中途的时代。要讲什么保存国粹,什么变动得不可太快,都是白说掉的话。这个无关于是非,且亦无所谓是非,只是大势如此。

——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晚清“改革事业与大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雍正帝也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为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教材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345

30%

 

(1)依据材料一.清朝此时奉行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何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