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单元过关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其作用类似于

A. 秦以郡县统领天下                 B.唐以三省分相权

C.宋分离禁军调统兵权               D.明以三司分地方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南宋士大夫叶适说“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该言论反映了

A. 从汉代到唐代一直实行均田制    B. 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职能已经转化

C. 宋代土地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D.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土地买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顾炎武在明亡后写《郡县论》,全面总结明代县制,并提出救治方法,他提到: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狁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无肯为民与一日之利者,民焉得而不弱?……(应)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    B. 顾炎武主张恢复先秦的分封制

C. 郡县制是明清之际弊端丛生的根源    D. 顾炎武建议减少县级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规定:所谓欺诈债权人,就是在债权发生之后至债权得到清偿之前的这一阶段中,如果债务人使自己的财产减少(如挥霍财产、转让财产、增加自身负担的义务等),则该行为是对债权人的欺诈。这说明古罗马法

A. 注重法律程序    B. 重视保护私有财产

C. 审判过程重视证据    D. 诚信成为立法原则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毛译东说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只占少最广大的人民是农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党—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共在根据地

A.立革命统—战线

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

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A. 抨击罗马教廷

B. 推销赎罪券

C. 反对宗教改革

D. 倡导宗教宽容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

A. 注重实验    B. 理论探究

C. 适可而止    D. 注重实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看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截:“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国家权力的实质是社会利益的分配权。国家权力如何保障资本追求利润,同时又化解民生问题的风险?1888年,悉尼·韦伯指出“三百年前,由于害怕那连绞刑也消灭不了的‘健壮的乞丐群’,明智的塞西尔想出了建立普遍的贫民救济制度的办法,即扣除一部分租金和利息来救济那些不能直接享有它们的人。”旧济贫法本质上属于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范畴,并不意味现代社会保障职能,但留下了一个以后可资利用的政策工具。

——摘编自吴必康《英国执政党与民生问题:从济贫法到建立福利国家》

结合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围绕“民生规划与效果”自行拟定论题,并作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张。1924年8月,中央银行成立,由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宋子文任行长。宋子文上任后,强调即使是政府银行,也须遵循金融领域自身的运作规律,而不能任凭行政当局随意借垫和滥发纸币。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9月,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当年底,广东境内战事渐定,宋子文进而大力推进统一财政的改革。由于宋子文的执着坚定,也因为国民党中枢在这个问题上当机立断地采取相关措施,广东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归统于财政部之下了。在统一财政的过程中,宋子文同时整顿和健全了财政机构,并对各主要税项多次加以整理。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广东省的财政收入从1925年下半年的1943.8万元,猛增到1926年上半年的5107.1万元,1926年全年则为10013.6万余元。

——据吴景平《宋子文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子文广东财政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爆发了1905年革命。统治阶层为了转移视线,煽动反犹恶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随着国内战争的激化,大批俄国和波兰犹太人纷纷穿越西伯利亚涌入中国东北地区。“八一三”事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及周边大部分地区。中国政府无法在上海继续行使自己的职权,而日本占领军一时还来不及建立傀儡政权,结果从1937年秋至1939年秋近两年时间里,上海处于一种“护照签证失控”状态,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不需要经济担保,不需要预先找到工作及出具警方提供的品德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犹太人开始奔向当时向他们敞开大门的东方大都市——上海。从1933年到1941年,约3万犹太人经海路到达上海,除了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有25000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这一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据潘光、王健《犹太人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犹太人两次来华高潮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期间犹太人大量来华的原因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赵尔巽,清朝遗老。1914年受中国古代修史传统的影响,袁世凯邀请赵尔巽出任清史馆馆长,令其主持编纂《清史稿》。赵尔巽所聘主要撰稿者大多功名出身,国学底蕴较深,有的是当世公认的专家学者,同时多为清朝遗老,歌颂清朝、宣扬忠君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清史稿》的编纂初期筹备工作细致,进展也较为顺利。然至1917年夏,张勋复辟,战事一开,清史馆闭馆数月。后来恢复,勉强维持,经各方努力,1926年秋全稿粗具,商定三年终审定稿。1927年中,赵尔巽因病突然提出全稿立即付印,并筹措大量资金托人刊印。当年九月,赵尔巽病逝,政局动荡,刊印之期最终缩为十个月。这样,大量书稿来不及审阅修正,甚至根本没有审定,即付刊印。

——据邹爱莲、韩永福、卢经《清史稿纂修始末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赵尔巽主持编纂《清史稿》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对赵尔巽主持编纂《清史稿》进行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