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云南省玉溪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属于儿童到成人的年龄称谓且按从小到大年龄称谓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束发②而立③垂髫④总角⑤期颐⑥弱冠⑦耄耋⑧不惑⑨花甲⑩豆蔻

A.②⑦⑤⑧①

B.③④⑩①⑥

C.①③⑤⑥⑩

D.④⑥⑨⑩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安史之乱后,刘晏对盐法进行了系统改革,“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盐商在盐司纳榷取盐后,在转卖过程中不再加税,对于各地所设的针对盐商的征取,“晏奏罢州县率税”。该盐法改革的目的是

A.盐业商运商销

B.减轻盐商税负

C.官商共利

D.盐铁官营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

A.御史大夫

B.同平章事

C.参知政事

D.内阁首辅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 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    D. 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主化运动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

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蒋廷黻曾在1931年发表《琦善与鸦片战争》一文对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与琦善代表的抵抗派与妥协派发表了与当时多数学者不同的观点。此文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知识界对抵抗、妥协究竟孰利孰弊的争论。此争论在当时主要是针对

A.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C.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

D.“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美建交

B.周恩来对“文革”的抵制

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

D.中美关系正常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为保障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由此可知

A.雅典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雅典公民享有社会上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

C.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

D.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致合众国民书》,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中出现了拿破仑称帝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淡漠

B.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大文豪雨果评价拿破仑时曾说:“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这里的“污点”“罪恶”主要是指

A.“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B.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

C.亲自公开加冕称帝无视罗马教皇

D.发布大陆封锁令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

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

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说明

A.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永恒的真理

B.恩格斯承认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C.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问题

D.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的理论才有生命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原士族杨元慎说:“我朝膺箓受图承受天命定鼎定都嵩洛……移风易俗与五帝而并迹凌百王而独高。”“我朝”应该是

A.东周

B.东汉

C.曹魏

D.北魏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宋史》载,有某位官员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治天下譬如居室,敞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这表明此官员

A.支持变法,主张新制

B.否定任何形式的改革

C.主张变法应循序渐进

D.主张变法应选择时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武汉大学赵林教授作了一场题为“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的讲座。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B.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

D.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政治运动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列宁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漕运方式是水陆兼挽,参以海运。……永乐十三年,运河全线畅通,明王朝行“支运”之法,以运河漕运取代“海陆”兼运。具体为: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再由各地卫所军官分段递运至京。此法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宣德六年,明廷……始行“兑运”,实行军民联运。先由农户运粮至粮仓附近各府州县水次码头,交兑给官军领运,再由官军全力负责运往京师,粮户只需按道里远近,给官军以一定数量的耗米和轻资银作为酬劳。至成化七年才被“长运”法取代。……“长运”又名“改兑”,是直达法。它是让运军直接赴江南各州县水次交兑,然后径直运往京师,免除农民长途运粮,只是在原有的加耗之外,每石加米一斗,充作渡江费。长运法是明代漕运方式不断变革的产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谓比较完善的一种漕运方式。

——整编自吴琦《中国历代漕运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32%;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但五年计划也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农民们不再与政府合作,从而形成了他们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高生产率与在集体农庄土地上的低生产率的鲜明对照。农业上的低生产率反过来又损害了苏联工业的情况。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