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75年8月,清政府任命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为驻英公使的消息传开后,有人编出一副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士绅提出要开除他的省籍。这表明当时

A清政府屈辱外交不得人心

B.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意识觉醒

C.思想观念阻碍近代化进程

D.国人强烈反对屈辱外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抗击我国侵略的斗争中,属于人民群众自发进行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抗争是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中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卢沟桥守军奋起抗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谭嗣同

D.左宗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图是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舰舰长萨师俊在长江上游与日机互击阵亡。今日党政军长官均到其家吊唁。”1938年11月1日,《申报》刊发题为《华军舰长萨师俊阵亡》的短讯,出于战时保密的考量,对军舰及与日军交战地作了模糊处理。由此推断,该军舰当时应是参与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广州会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像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图是是西藏自治区纪念图标,对西藏自治区成立解读正确的是

 

①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

②自治区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

③藏民族在自治区内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促进了民族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B.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A一国两制原则

B.和平统一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宪法

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C.颁布《共同纲领》

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9年,美国前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实行不结盟政策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并逐步走向正常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改变这一局面,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工人阶级的罢工

C.上海商人的罢市

D.学界精英的支持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米兰古城遗址出土了据称是唐代回鹘人坎曼尔抄写的《坎曼尔诗签》,被史学大师郭沫若赞誉为“无价之宝”。1991年学者杨镰经过学术论证和计算机关键字检索等,指出这一文物应系伪造。以下对此问题的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坎曼尔诗签》是出土的实物史料,真实性不容置疑

B.文物都须经计算机等先进技术验证,才能辨别真伪

C.郭沫若是权威史学大师,其结论应比杨镰先生可信

D.包括出土的文物在内都可能造,故需要多方考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很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国情,该主张侧重于

A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D.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歌描述的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的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疆域,东至海,西至陇西,南至岭南,北至河套、阴山、辽东。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出周代。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在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为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联合起来,同仇敌忾,抗击侵略,保家卫国。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是如何扩大有效统治范围的。

2写出两支著名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队伍名称。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材料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

 

四、简答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民主与暴政,是历史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如何保障民主,防止暴政长期以来极大地考验了人类的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还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材料二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的民主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伯里克利时期政治民主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其制定者“用意”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