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传承方式逐渐由禅让变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再演变为“嫡长子继承制'这种演变趋势主要是为了满足

A中央权力的集约化、向心化

B.权力转移的垄断化、稳定化

C.用人标准的唯亲化、排他化

D.父系血缘的单-化、纯粹比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地远”论实际上是-种现实困境

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垒帝决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味主义”历史根源分别足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法、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进朝铨选制度下,获得出身的途径,除了科举外,还有门荫、流外入流、军功授勋和其他杂色入流等,无沦何种出身,要出仕任宮,都必须经过吏部的铨选:即使是任满持选的前资富,在重新出任职亊官时,也同样葙要经过铨选考试。材料说明铨选

A有利于按道德标淮选拔人才

B.体现了考试选拔官员的原則

C.使政绩成为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

D.实现了科举与出仕任任官的统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的大蒙古国,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來的汗权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保持到元王朝。由此可知元朝

A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

B.宗法制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C.专制主义皇权进一步膨胀

D.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的出现

A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

B.严重成胁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D.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若新法有害于民主,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击。若控告成立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法律成为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B.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庄重且具有神圣地位

C.法律存在朝令夕改的随意性

D.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君主权力的制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公元前440年,一个司库官委员会被控挪用公款,雅典公民大会在没有详细调查的情况下草率地判处十名司库官死刑;在己经处决了九名后,饯的去向被查明,结果仅有一人幸免于难。这说明

A直接民主缺乏对公民决策的必要限制

B.公民大会讲究办公效率并能够改正失误

C.雅典民主政治对官员经济犯罪予以严惩

D.司法调查有助于纠正公民大会的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分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吿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亊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亨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賦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于此相关的说法中之前的是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权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4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于当天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起诉书列举了“两宗罪”,包括奥巴马政府“两次推迟实施”医改法案中关于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保险的条款,奥巴马政府违规使用联邦账户资金向保险公司支付1750亿美元。材料说明

A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国会弹劾总统的标准为是否违宪

C.总统拥有支配国家财政的权力

D.国会决议未经总统许可直接生效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晚期,徳国资产阶级政党,包括工人政党都可以选举自己的代表参加议会。到1890年,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中的席位已达35个。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徳国政党政治发展,由议会选举组成代议制政府

B.政党不能对国家行政元首的人选产生影响

C.帝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可通过立法限制元首权利

D.德国国家权力由皇帝手中转移到议会手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

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

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B.文化侵略

C.严刑惩凶

D.心理征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士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当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

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

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

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

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被革命的追随者不断反思与总结思考其失畋原因大都从以下几点出发:公社没有—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没有与农民结盟并与其他地区革命团体取得联系;没有乘胜追击,使资产阶级得以恢复元气等。这些认识

A科学完整地分析了公社失败原因

B.忽视了公社所处的时代背景

C.指出了成熟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

D.指出公社缺乏与国际工人的联合斗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草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额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共产主义政策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衆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液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面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摧残中国的新闻事业

C.《申报》对研宄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D.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该文中的的“某年”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年

B.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D.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49年4月20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说明

A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B.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

C.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

D.解放战争进入胶着状态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和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是下列哪部法律颂布后的直接结果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行政诉讼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亲子之旅——大手牵小手,宝岛走一走;农庄之旅——寻找宝岛风情;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全体拥护

海蛱两岸的经济联系益密切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

B.

C.

D.①②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己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颗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佴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來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西欧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1992年,他将之扩充为《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指出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争正走向终结,……”“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定于一尊,取得最后胜利。“历史终结论”出台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认同市场经济模式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和平发展己成为人类共识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缑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实质是结束/人类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是由神注定的这种观念。人们不再认为政治高于人民也不再认为人民在政府之下。政治革命有史以來首次在一个比城邦更大的规模上显示了政治和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已经觉醒并行动起来,不仅参与了政治,而且把这看做作是自己固有的权利。

——选自《全球通史·第十二章·序言》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1据材料一,指出1893—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作者认为英国、美国、法国进行政治革命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三国完成政治革命的标志性文件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完成政治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报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7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