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模拟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A西周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加强血缘亲族之间的凝聚力       

D.淡化了世系血缘贵族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小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否定了汉初的郁国井行制       

D.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贵         

B.有助干培养医师的贵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

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租有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B.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干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代军需物资的运输改变了过去或靠摇役、或靠军队自己解决的方式,交给商人转运。商人只要将粮草送到军队指定的地点,得到的报酬是官卖商品茶、盐、铁、香等的经营许可证。这反映出

A商人成为采办供应军需物资的主体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政策的调整

C.政府依靠商人解决军需物资的供应    

D.政府因军事需要放弃商品官营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据《中国古代职官》统计,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这能够佐证

A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

C.科举制起到了社会整合的作用      

D.科学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累世同居的大家族被社会称为“义门。元朝浙东浦江义门郑氏,“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屡受朝廷褒奖。元末战乱,农民军多次进人浦江县都互相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护送外出逃难的郑氏家人返回。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聚族而居的安全功能        

B.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底线作用

C.郑氏结交农民军以求乱世自保        

D.郑氏的善行义举赢得社会尊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实现了分权与制约平衡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缓和了国家的阶级对立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乾隆年间,太湖地区出产的“湖丝”经由商人之手大量出口,致使国内市场丝价日趋昂贵。于是,乾隆帝谕旨:“申明限制出口俾裕官民织衽”。后在商民呼吁之下,朝廷宣布废除上述规定。上述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顺应民意实行了短暂的开放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经济侵略

C.清政府限制湖丝出口保护国内市场

D.商贸活跃地区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 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在致英外交大臣的信中说:“在过去十二个月中,造成了一个倾心于并相信同外国友好交往可能性的派别,有效地帮助这一派人掌权,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成就。我们在北京建立了令人满意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这个政府的顾问。”据此可以推知

A清朝答应了列强全面修约的要求

B.道光帝被迫将林则徐革职查办

C.清廷与外国侵略者开始彼此结合

D.满汉官僚集团实现了政治联合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       

B.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C.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44年11月7日,经蒋介石与美国总参谋部的同意,赫尔利飞赴延安与中共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后赫尔利相信“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美国派代表飞赴延安与中共商谈的原因是

A开始意识到中共敌后抗战的重要性   

B.担心国共矛盾影响统一战线建立

C.否定中国具备建立联合政府的基础   

D.担心国共分歧影响对日战争效率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适合“臣民上义”的生存和发展国民生活的每一细节都被绑捆在权力体制之中。这从侧面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必然会伴随专制集权   

B.改革开放急需打破权力体制的束缚

C.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生活是自由的   

D.经济体制改革与公民意识培养并举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法律哲学的深度与高度上,罗马人远不如希腊人,他们不重视法的形而上学的研究。罗马的法学家多是法官、律师,他们更多的解答具体的法律问题。这说明罗马法

A. 更加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B. 与希腊文化并无关联

C. 独特的法学家立法原则    D. 明显落后于希腊法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雅典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据此可知,雅典的国家机构

A. 成为近代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确立的基础

B. 权力分工不明确,缺乏权威性决策机构

C. 充分调动了全体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D. 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下权力制约与平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

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

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767年,迪金森谈到美利坚的政治结构时提到:“我们只小过是一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因此必须在某个地方有一种权力来主持一切和保持秩序井然的联系。”这种构想最终实现是在

A联邦政府的建立            

B.《联邦宪法》的通过   

C.政党政治的形成            

D.《独立宣言》的发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列宁多次提出:“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次战争完全拖进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或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可能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列宁旨在

A说明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基本国情  

B.指出东西方之间意识形态已出现分歧

C.分析俄国所处的内忧外患的国际环境  

D.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 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 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下表,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发展情况表各项指标排名情况

 

A苏联依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完成了全面业化

B.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暴露了经济结构的失衡

C.苏联经济指标排名的提升缘于西方发生经济危机

D.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有力地促进了苏联现代化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35年通过《联邦动力法》、《机动运载工具法》、1936年通过《商船法》、1939年通过《民用航空法》、1940年通过《运输法》。美国国会通过的这些法案表明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

A兴建大批公共工程          

B.对交通领域的管控加强

C.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D.开始反对发展垄断组织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一项统计显示,1951~1961年,英国对英联邦国内的出口已经从50%下降到32%,而同期英国对共同市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出口和进口却显著增加。这种状况表明

A欧洲成为冷战的重心       

B.英美盟友关系破裂

C.西欧的经济联系加强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l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都是为了

A拓展国际贸易   

B.稳定美元汇率    

C.平抑国内物价    

D.协调全球经济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引起他注意的竟然是妻子年轻的脸上色彩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蓝色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输出的是羊毛、锡、皮革、奶油、其他矿产品和农产品,换来的是制成品。外国商人一直操纵着英国的羊毛及毛纺织品交易,来自海外贸易的商人资本在英国中世纪经济中一直是显著的,几百年间没有发生重大的改变。

从16世纪中期起,由王室向那些“具有足够企业精神,可资移植新技艺或者引进新制造业”的人士包括外国人颁发特许证,利用该垄断性的特许证制度来撬动产业升级。在伊丽莎白治下授予的55项垄断特权,有21项是授给外国人或归化英国的国民。同时,英国乘法国及尼德兰宗教迫害之机,通过各种移民优惠政策,造就了数十万之多的纺织工匠大移民,使得英国的纺织业决定性地形成了品种繁多、档次提升、工艺全能这样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梅俊杰《所谓英国现代化“内源”“先发”性质商议》

材料二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英国以及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一国在任何领域中的技术进步终究会较快地流向他国。

——摘编自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及欧洲走向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3英国及欧洲的现代化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

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

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义而起法度。……故顺情性则弟兄争矣,化礼义则让乎国人矣。

——荀子

材料二

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 颁行天下。唐律继承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和西塞罗关于法律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罗马法系和《唐律疏议》代表的中华法系的区别。

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立法司法更多地借鉴了罗马法而不是中华法系,根据所学说明原因。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世界历史,西方率先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并导致文化从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换。其他地区的近代转型基本上是在西方入侵和作出文明示范的情形下发生的,但又不是全然“外铄” 。中国文化在近古时代已积淀若干近代性因子,以故中国文化的近代转型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化中国文化转型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