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辽宁沈阳东北育才高一上第一次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图为《中国政治制度史》封面该书对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下列对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在该书不会出现的是

A王位世袭 

B等级森严 

C有浓厚血缘色彩 

D中央高度集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体现了传统中国

A家国同构观念 

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集权独断 

B朝议裁决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

A加强政府职能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为此,促使了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

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 

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B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