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8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

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l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5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因为改革开放前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中国对世界历史的研究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  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请回答: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城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籍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幕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漾、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碎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合防益目”。

——摘编自王树坍《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