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症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

A.对外出售

B.自我消费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图是唐都城长安的城市布局。图中的“市”是指

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C.沿街开铺的街市

D.地方自治的市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贵族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

A.工业中心

B.贸易中心

C.金融中心

D.科技中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解散。东印度公司的解散反映历史趋势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英国开始丧失竞争优势

C.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盛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观察图,分析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A.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惟一能源

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江南圣地,钟灵神秀,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人才辈出,下列三位在我国近代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张謇荣宗敬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1987年到2007年,中共中央陆续提出了“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表明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主体地位

C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D.姓“资”姓“社”问题尚未解决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B.开始着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国企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D.民众完全接纳市场经济观念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哪种言论可反映新中国婚姻特点的是

A我要自己找婆家

B我是指腹为婚的产儿

C孩儿无知,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

D无媒无凭,就想结婚,甭做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是

A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

B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D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其弊端是

A穷人得不到实惠

B社会动荡加剧

C贫富差距扩大

D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

A给苏联经济带来了经济高速增长

B使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具体是指其

A没有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B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歧途

D缺乏从政经验和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区域集团化组织相继成立。对这些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现在经济全球化进展日趋缓慢,区域集团化组织有加速发展势头

B.区域集团化组织是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动,其负面影响较突出

C.经济全球化是建在共同市场上,区域集团化以相似社会制度为基础

D.区域集团化组织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是竞争加剧的结果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带来经济风险②提供了发展机会③经济竞争处境十分不利④有百利而无一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当今世界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表明

A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加强

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

C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淡化

D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减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参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年4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支。

——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列举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依据材料三,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2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前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农业业上做出了哪些调整?(8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3)材料三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取经后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有何重大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