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北省沙市高二上期第一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孟子·尽心》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

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

D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韩非子在《显学》中说:今世之学士……藏书策、习谈论、聚徒役、服文学而议说。材料所述现象

A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

B说明各国都推行文化开放政策

C表明了法家思想已占居主导

D为儒家学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孟子提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为泰。两人观点共同体现了

A先秦儒家清心寡欲

B体现了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

C先秦儒家要求人们求利有正道,求利不忘义

D认为人应当安于贫困,追求富贵安逸是可耻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

C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来源:学科网ZXX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亦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

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

B说明应德治为先且刑罚为主

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这些事件说明当时

A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B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C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

D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

A 董仲舒、陆九渊

B陆九渊、朱熹

C朱熹、王守仁

D王守仁、李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

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

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尊君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体两翼,而儒家民本主义的警辟词句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可以制约绝对君权

B儒家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

C民本主义可以完善皇权政治

D民本主义与皇权政治对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方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中国的纵横家善于游说,使国君采纳建议;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却善于演讲和辩论,使大众接受自己的主张。这种修辞差异

A由地理环境决定

B与两者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关

C由经济形态决定

D与两者文明程度的高低有关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希波战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

A人文精神的兴起

B工商贸易的繁荣

C民主政治的形成

D历史叙述的科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实行民主政治

B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C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D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严格管理

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并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儒生)叔孙通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与臣第子共起朝仪。”上曰:“可试为之……”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失。”

——黄宗羲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

“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

——王夫子

1)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朱熹关于的内涵,说说宋明理学为什么是两汉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3)阅读材料三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了哪些主张?请你选择其中一则材料谈谈你对这种主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

 

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

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

——《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自淳祐(南宋理宗年号)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为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梦梁录》卷十八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