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上的改朝摸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

A. 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 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 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D.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这从侧面体现了科举取士

A. 为了加强专制需要

B. 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C. 认可才能的唯一性

D. 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西汉墓出土的《集簿》记载: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此记载(   )

A.说明侯国严重威胁西汉统治                B.佐证了西汉曾实行封国制

C.说明侯国与郡行政地位相当                D.填补了基层建制的史籍空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写作于1世纪的《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保罗(耶稣基督的犹太门徒,时被铺)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百夫长听见这话,就去见千夫长,告诉他说:“你要作什么?这人是罗马人。”据此,较为合理的是(   )

A.平民和贵族的激烈斗争推动公民权扩大

B.该时期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纠纷

C.罗马在扩张过程中犹太人获得了公民权

D.罗马人的法律比较强调法律的程序正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 民为邦本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     )

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

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

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   )

A.因人修订有关内容

B.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C.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如果说美国单枪匹马就能决定共产主义的命运,并能很快让苏联政权垮台,未免夸大其词。但是,美国的确能够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极大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比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温和与克制,从而最终导致苏联政权逐渐软化,或者垮台。”根据材料中提出的观点,美国政府应该(   )

A.与苏联结成同盟

B.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

C.与苏联搞“缓和”

D.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据此,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 (共产党人) 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A.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重要理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准则,分别成立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是应该让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团队和一个政制,我们应享有一种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秩序。芝诺的这一“重要理论”(   )

A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                 B蕴含着朴素的契约观念

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                 D服务于罗马帝国的扩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B.小农经济的阻碍

C.精耕细作需要

D.耕牛的极度缺少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自秦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以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但是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这一现象被史学家们称之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地理大发现后,“商业公司应声成立,有头脑的航海家也都喜欢和商业工会的职员打成一片,这些消息往往是价值千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发生

B.对外殖民掠夺的需要

C.商业革命的推动

D.贩卖黑奴贸易的促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朝王世懋在《闽部疏》中说:闽西诸郡人,皆食山为足。为举子业,不求甚工。漳泉海隅,其人以业主为不赀,以航海为恒产。福建内地与沿海的社会价值观差异的决定因素在于( )

A.山与海不同的地理条件

B.农与商不同的经济模式

C.儒与佛不同的文化背景

D.汉与越不同的历史传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具有近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滥觞于17 世纪的欧洲,是国与国之间在进出口贸易、税收、通航等方面互相给予优惠利益、提供必要的方便、享受某些特权等方面的一项制度。1860 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签订,使现代意义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真正诞生,类似条约在欧洲各国流行,全球贸易额由此大幅上升。以下属于现代意义的“最惠国待遇”诞生的主要原因的是(     )

A.工业革命在欧美的逐渐扩展

B.提倡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英格兰的其他殖民地都是在没有得到母国的援助和几乎没有让母国知道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那里的移民虽然并不否认宗主国的无上权威,但他们并没有去宗主国寻找权力的根源,而是自己建立政权,只是三四十年代之后,在查理二世在位时期,这些殖民地的存在才根据皇家的特许状而合法化了。”材料旨在说明(   )

A.法国启蒙思想对北美洲的影响         B.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基本特点

C.美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历史渊源         D.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材料一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这样做的代价

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到17 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的建立起来。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 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 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式成立。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 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 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手段,自公元1651 年12 月1 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1815 年,英国人艰难地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这时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对英国的贡献。……对于这一轮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许是最好的注脚:当拿破仑的军队与英军作战时,身上穿的军服,都是来自英帝国——这个被拿破仑嘲笑为“小店主”国家的棉纺织品。……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即取消他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他国取消英货入口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英国制造”从此在更大的世界市场里长驱直入。1849 年,贸易垄断的标志、实施了近两个世纪的《航海条例》被废除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英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荷兰在商业活动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航海条例》的目的并指出这一条例颁布对英国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体现的经济思想并分析它后来被废除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