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期周考(9.11)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前提是(    )

A.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B.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

A.《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是(    )

A.如何恢复国民经济                 B.如何巩固新生政权

C.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D.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1846年

B.1847年

C.1848年

D.1864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近代名人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诗中有“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揖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的诗句。据史实判断与该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

A.打击对象基本相同

B.领导力量基本相同

C.革命性质基本相同

D.产生结果基本相同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某历史学家曾说,      以“民族国家”为新效忠对象而取代旧式“宗族”“种族”和“国君”的对象,反映民国以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所填的内容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性质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目标都是针对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结果都废除了农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D.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是“承古萌新”,下列哪项不能说是其“新”的本质(    )

A.科学技术,集大成,总结性

B.文学艺术,戏剧小说成主流,平民性

C.思想哲学,反封建启蒙,民主性

D.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新颖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合理调整工商业中主要调整了公私关系。“公私关系”是指(    )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B.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C.人民政府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D.工人阶级与资方业主的关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   )

A.欧盟

B.石油输出国组织

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 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面漫画作品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    )

 

A.工作重心的转移

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

B.革命中心的转移

D.革命道路的转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C.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

D.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坚持的重要原则是(    )

A.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反对实行君主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C.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所说:“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此评价最适用于(   

A.义和团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

B.巴黎公社运动蓬勃发展

C.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召开

D.空想社会主义运动失败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49年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A.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B.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D.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因为他们(   

A.善于进行理论研究        B.善于吸收前人思想的精华

C.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D.把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材料一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己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己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指什么?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所说的“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哪一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材料三中所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完成:

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1917年11月7日深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起义的工人、士兵攻占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胜利。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苏联总统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当晚,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悄然降下。

请思考:

苏联解体是否说明十月革命失败?请根据您所了解到的苏联解体和十月革命的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