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上期周测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61年,肯尼迪总统在国会演讲时指出,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贸易赤字总额增加将近110亿美元,国外美元持有者把它们转换成黄金,数目如此巨大,将会导致我们近5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流失。美国外贸赤字的增加

A.是美国大量海外驻兵加剧美元流失的结果

B.动摇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说明马歇尔计划给美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D.是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的表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霍布斯鲍姆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而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方面,同样也掀起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发展浪潮。这一时期的“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奉行的经济理论

A.是凯恩斯主义的继续发展B.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与自由放任政策保持一致D.属于新经济的胜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就职演说时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困难,和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此观点客观上反映了

A.美国政府机构过于庞大B.美苏争霸加剧了社会动荡

C.美国经济已摆脱了危机D.凯恩斯主义已经逐渐失灵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项目

时间

占全国就业人数比例(%

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工农业

服务业

工农业 

服务业

1950

45

55

47.5

52.6

1970

34.2

65.8

38.4

61.6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英国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70年到1980年的10年间,增长了5.6个百分点。而在经济较快发展的1980年到1995年间只增长了5.8个百分点。材料表明英国政府

A.经济计划获得重大成功                B.对民生问题未加以重视

C. 在控制国家福利的规模               D.加大了经济干预的力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发布的《科学与国家利益》报告,明确指出:“为了建设美国的明天,本届政府将把对科学的投资置于最优先的地位。”“本届政府的总统可能是

A.杜鲁门         B.尼克松        C.里根           D.克林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81年后,里根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让我们从现在起,重新唤醒这个工业巨人,使政府量入为出。”里根“唤醒工业巨人”的主要措施是

A.仍然坚持凯恩斯主义               B.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提高工业企业交税额度             D.以货币贬值来刺激消费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的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导致这样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革命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商业周刊》曾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长达1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工业         D.服务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一时期美国通货膨胀率走势图。下列解读与此图相符的是

A.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呈现下降趋势    

B.二战后期美国的巨大投资导致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C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较好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

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的通货膨胀率走低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GDP 年增长率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

4.3

3.2

4.8

19731975

2.4

5.3

9.4

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数字的变化与“新经济”有关

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 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      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

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      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73-198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从3.9%提升到5%。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            B. 中美关系改善促使对外贸易发展

C.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D.“全面整顿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右图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自由主义的推行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一年的《世界主要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最接近图中状况的年份是

A.1945         B.1956           C.1987         D.1992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51980-2004年美国进口商品贸易差额示意图(单位:亿美元)。出现图5所示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陷入持续滞胀              B.经济全球化改变贸易结构

C.工业化开始向世界扩展              D.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理解正确的有

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该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变化并呈上升趋势。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19291933年后美国采取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

B.二战后至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主要运用的经济理论是凯恩斯主义  

C.七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开始采取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

D.九十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进入新经济时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这一时期是

A.罗斯福时期      B.尼克松时期    C.里根时期      D.克林顿时期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理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进行 

D.经济滞胀促使A理论在80年代复苏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 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

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七十年代的滞涨

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

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已占到支出总额的50%1960年社会保障的支出为14.99亿英镑,1970年增加到39.27亿英镑,1980年猛增到235.08亿英镑,1983年达到339.91亿英镑。英国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

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性    B.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经济增长动力

C.解决了社会上严重的失业问题    D.是应对经济“滞涨”局面的手段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均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他们的经济类型是不同的。以下组合正确的是

A.法国——政府主导型经济          B.日本——混合市场经济

C.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D.英国——计划指导型经济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经济模式,即政府通过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调节,并且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手段,使计划达到预期目的。发展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1952年,联邦德国国会通过了《企业管理法》,把企业代表会体制扩展到所有企业中,规定监事会中的 1/3 席位属于劳方,董事会中不再设立劳动经理。这一法律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大了企业民主管理力度

C.保障了工人的根本利益                D. 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6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据日本的《关于国民生活的舆论调查统计》,“倍增计划”实现后,回答自己的生活是“中流”的人达到90%。这说明日本

A.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B.开始采用宏观干预的经济政策

C.实施了计划经济

D.通过“倍增计划”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 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曾经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以避免经济危机,但这一理论没能经受住30年代大萧条的考验。为达到充分就业凯恩斯提出的对策是:

A.国家干预        B.货币主义      C.供给主义          D.新自由主义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19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3月结束于2000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 .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 .“全球化 和信息网络化 三大潮流. 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宗教和慈善事业息息相关,如英国教会和修道院举办的养育院就承担了重大的社会救 助任务。为了明确救助的准则,1601 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各教区对居住于本教区的贫民负有救济的责任” 。英国民众一贯认为“英国社会只存在贫民,不存在贫穷问题,而贫穷只是个人的懒惰和无能造成的;救济不应该是国家的责任,对困难群众、农户的保障就是统治阶级的施舍。如 1601 年《伊丽莎白济贫法》就规定了要安排贫困儿童去学艺,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必须送往贫民教养院“使其工作” ,而且不允许对其进行“院外救济” 。英国在《伊丽莎白法案》中制定了相关要求,指出“用法令的方式规定济贫税由社 会共同负担,用以救济无力为生的贫民,救济经费主要源于济贫税和志愿捐款,从而保证了救济经费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摘编自王冲《近代中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比较分析》

材料二   明清政府除了在立法上支持农民社会保障事业,而且还注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拨,鼓励 民间和社会团体广泛捐赠,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事业中。对于能在救济灾荒、济贫、育幼和养老事业中有所作为的民间团体和组织,给予鼓励和奖赏,如对捐赠数额特别大者立坊牌旌表,如规模巨大的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饭厂都得到过政府的经费支持。明清政府对待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不仅强调供养,而且重视教化工作,如建立善人、善堂、善事和功过格等成为教化工作的有力工具。明清政府除了通过税收等形式增加财政收入和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而且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和保障资金增值,如民间劝募、买田收租增加利息、买店面收租生息等形式。

——摘编自《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明清中国社会保障的相同之处。(10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与明清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各白特点及其影响。(12 )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社会保障体系?(3 )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