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西藏区林芝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文综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

A.白瓷制造技术               B.棉纺织技术

C.青铜铸造技术               D.青瓷制造技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  )

①早市、夜市昼夜相连       ②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

③“交子”已经出现          ④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宣扬国威”“友好交往”,与这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古代中国历史现象是(  )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对外开放               D.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保护本国封建经济           D.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  )

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C.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110周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渔光曲》               B.《歌女红牡丹》

C.《定军山》                D.《风云儿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服饰是(  )

A.西装                  B.中山装

C.长袍                 D.马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  )

①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④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民营的最大工业棉纱业和面粉业都衰退了,1947年棉纱产量只有1936年的66.2%,面粉产量比战前跌落一半。两者均受原料不足的影响,棉纱又受官营厂的排挤,面粉则又受美麦、美面的冲击。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日本的侵略破坏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图为“花机图”,史书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三   安徽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能制造和使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工具,却没有使生产进一步走向大机器生产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唱词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简述这种经济模式解体的标志和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债,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举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

(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16年前后秦二爷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

(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你认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的新变化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