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

A.《唐璜》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牧神午后•前奏曲》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D.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

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宗法观念              D.贵族世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

C.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D.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汉书》的记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史书记载某朝代政治制度时说:“计财之任虽三司之职,日生烦务、常程计度、薄书期会,则在有司:至于议有系于郡国之体、事有关于安危之机,其根本在于中书、枢密院,非有司可得而预也。”材料反映了该朝代(  )

A.中枢部门根据行政的程序环节分工设立

B.中书、枢密院掌控国家最高决策权

C.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三司、中书和枢密院分掌权力相互掣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

A.中正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通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B.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君权至上的后果

C.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

(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评材料中陈独秀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 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