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事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

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

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重视教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政治“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后汉书》卷七十六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旨在说明(  )

A.兴修水利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采用犁耕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使用曲辕犁大幅增加了耕地面积           D.盐铁官营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普及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  )

A. 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    B. 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 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D. 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

人均土地(/)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一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

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表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它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  )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               B.百姓赋税负担日益沉重

C.纺织业中心的林立               D.手工业区域性分工明显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周礼·考工记》载:“矢人为矢,鍭矢,参分。茀矢,参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参分其长,而杀其一。五分其长,而羽其一。以其笴厚为之羽深。”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精细,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南宋末年,松江“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  )

A.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              B.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

C.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              D.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家庭手工业               B.民间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关于手工业法律的记载:凡是制作同一种类器物的,其大小、长短和宽窄,必须相同。由此可见秦朝的法律(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以经济立法为主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以来贵戚专权、武人跋扈,宋太祖“虑其因缘挟私”,决定废除唐代科举中的“公荐”旧制,将科举考试的试卷优劣作为选拔官员的唯一评判标准。同时为防止考生“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使殿试成为定制。隋唐进士科岁取不过二三十人,宋太祖为了笼络士人,还大大扩充了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并提高了录取后的待遇,科举得第后即可授官,不需像唐代一样再经吏部试。宋代还对考务工作进行了严格的纪律规范,将唐代未普遍推行的糊名法列为定制,并进一步实行誊录,使考官无法通过姓名或笔迹等信息确定试卷的归属。

——摘编自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举改革的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

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按比较严格的标准,在16世纪,至少在苏、杭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业和铸造业、浙江崇德的榨油业以及江西铅山的造纸业中,已有10人以上的工场手工业出现。工场手工业为数甚微,但毕竟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形式,它发展迟缓,但是不可逆的。它发展迟缓,恐怕主要是由于我国小农生产制度,而非市场需求不足。明代棉代替麻成为平民衣被主要材料是经济上一大变革,棉布成为大商帮经营的仅次于粮、盐的第三商品。但棉纺织这个引发现代化最重要的产业,到19世纪后叶才逐渐从小农经济中分离出来,工场手工业也在此后有巨大发展,在我国二元经济的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

——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工场手工业发展迟缓的原因。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