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金版学案高一岳麓版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36)(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

A.领导工人运            B发动武装起义

C.进行土地革命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小辉同学参加了“红色之旅”旅行团一行从江西瑞金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与这一线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团大战               B.渡江战役

C.红军长征               D.淮海战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为了将中国东北变为殖民地日本发动了(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鸦片战争               D.卢沟桥事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一张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

A.清政府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南京人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举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孙中山向记者表示:“吾人已对美、英、法或其他列强之协助丧失希望,唯一对南方表现诚意的国家是苏俄……只要他们愿意协助我们推翻北京,我并不在乎他们是否民主呢!”孙中山认为(  )

A.联俄是进行革命的现实需要

B.苏俄并未表现出应有的诚意

C.欧美列强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障碍

D.应该选择民主国家作为合作对象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娄山关·忆秦娥》。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批判当时领导人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先是冒险主义继而是保守主义然后是逃跑主义”。这次会议召开于(  )

A.国民革命期间            B.红军长征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种现象说明(  )

A.中共维护统一战线坚持抗日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是(  )

A.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

B.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C.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

D.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当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材料二   富强康乐的国家自由和平的世界正照耀在我们面前。……本党无日不迫切期望归政于全国同胞即欲我国同胞共负建国的责任……一举而实现国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遗教。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党告全国同胞书》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的绝密电报

材料四   本党认为蒋介石……应该重视自己的信义和人格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

——194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

(1)材料一、二中国共两党对今后任务和奋斗目标的表态有何相同点?

(2)材料三中“奸党”指的是谁?对照材料二分析这份密电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所说的“协定”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声明发表的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