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民主平等思想             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社会面貌             D.建立新国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西欧列强积极开展殖民扩张和掠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和平交往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B.传播基督教是其主要推动力

C.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D.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平等贸易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中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这一时期蒸汽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B.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C.互联网的应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一五”计划的实行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 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 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 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D.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春耕已经开始,所有的家庭都忙成了一团。哈呀,多年来大家都是在一块劳动,现在一家一户出山,人们感到又陌生又新奇,同时也很激动。从今往后,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自己掌握,哪个人再敢耍奸溜滑不好好劳动?”(路遥《平凡的世界》)这段话可以用来解读新中国的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八字”方针的实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79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维新派颁布断发易服等法令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    

A.洋务人士                B.顽固势力

C.维新人士               D.革命党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    

A.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       B.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

C.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         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21974名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来说,这已是最好的差事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缓和阶级矛盾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对自身进行修复的成果是    

A.知识经济的兴起                     B.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国家的形成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非洲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失业率达到最低,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克林顿总统2000年1月国情咨文)克林顿总统描述的这一社会现象主要得益于    

A.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倡导“新经济”发展模式

C.完全消除种族歧视现象           D.发展完备的社会福利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发展模式(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即使它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也未必长久有效。目前已经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全球通史》)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第三产业的兴起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二战后,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1945---1979年他们都信奉    

A.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经济计划方式               D.货币主义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政府职能的发挥,不是无限制的,正当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

C.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

D.斯大林体制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评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对图中所示时间轴解析正确的是(     )

A.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开端,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全球化的终点

B.完整的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C.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

D.只能体现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战后初期,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①1945年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③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1967年欧共体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14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冷战”的幽灵卷土重来了。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统勇敢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伟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表中列举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有利于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

B

成立欧洲联盟

开始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C

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努力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

D

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标志着亚太地区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将发生的变化?指出新政策的具体内容。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嘉兴绢纺厂是嘉兴最早的现代丝绸厂,它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嘉兴绢纺厂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2年

朱光焘筹办纬成丝织公司,随后业务迅速发展

1918年

纬成缎获国际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

1921年

纬成公司在南湖东畔开办纬成公司嘉兴裕嘉分厂(绢纺厂前身)

1928年底

纬成公司解散嘉兴裕嘉厂力织部,后全部停业

1936年

纬成利记绢纺厂成立

1938年

侵华日军对纬成利记绢纺厂进行军事管理,称为“海衣第五工场”,后被日商强行收购,改名“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

1946年

抗战胜利后朱氏家族在“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的基础上重建此厂,改名“嘉兴绢纺厂”

1956年

 

1984年

嘉兴绢纺厂成为嘉兴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

1994年

嘉兴绢纺厂改制成七个分厂,八个公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近代史上纬成公司发展所经历的重要阶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填充表格,1956年嘉兴绢纺厂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并回答1984年嘉兴绢纺厂实行改革的历史条件。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已经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三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

——《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

材料四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联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三概括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