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吉安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段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史学研究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微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

古希腊考古发现有一些笔迹相同的陶片上刻有同一个人的名字

陶片放逐法是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D.

明朝实施“海禁”政策

是中国难以推进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抵制

B.英、法航运公司经营不善,技术落后

C.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与之争利的结果

D.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初步发展对外国企业构成威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晚清时期的买办,是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买办的出现远远早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买办主要是为外商采办伙食与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居间买卖。上述材料反映出

A.买办是中国社会走向殖民地化的工具 

B.买办出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的条件

C.买办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

D.中国人以充当买办为耻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台湾学者张玉法《中国现代史》统计。1862—1910年清朝中央政府主持开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主要的类型有:兵工厂、纺织厂、铸钱厂、造船厂等。以上各类企业对应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42、7、5、2    B.7、42、5、2

C.5、7、42、2    D.2、5、7、42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11年,美国联邦政府确立了一项原则,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徜若涉嫌垄断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材料表明

A.垄断已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自由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C.美国政府限制经济活动中的竞争

D.美国试图用法律手段调控经济的运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人说,就个人的经济活动而论,自我利益是个人活动的动机;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每个人都比任何政治家更清楚地知道其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

A.自由放任      B.重商主义       C.国家垄断       D.计划经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明确规定:“公民出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人证明。”该规定

A.纠正人民公社弊端           B.推进大跃进运动

C.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人感慨,到20世纪初,“其他农产品、畜产品和家庭手工制品等都成了中国重要的出口物。几乎每个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已与世界市场发生了联系”。这种“感慨”实际上是

A.民族企业市场扩大的表现

B.农民积极开拓市场的表现

C.传统经济难以为继的反映

D.传统农业继续发展的体现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

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大跃进”时期,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其办法是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定产到户,超额归己”。责任田效果明显,促使更多的农民起而仿效。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田。这说明

A.农民热烈响应国家的跃进计划

B.农村政策调整提高生产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已经开始

D.兼顾公私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鲜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15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B.农村又回到人民公社的时代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D.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 “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产品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8

144.8

65.2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5

生铁

公斤

1.4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这一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