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进贤县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历史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军事科技化                D.文化大众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为纪念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9年10月9日即陈独秀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报告厅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陈独秀曾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为此他主张    

A.动员民众关心国家

B.首先在思想上进行启蒙

C.批判孔孟的愚民政策

D.自由自治的国民政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章开沅认为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经历了从“愤悱”到“讲画”再到“变力”的过程认识上从情感走向理性实践上变革的动力和力度也在逐步深化。其中“愤悱”、“讲画”、“变力”所代表的派别顺序正确的是    

A.顽固派/洋务派/革命派

B.革命派/顽固派/洋务派

C.洋务派/革命派/顽固派

D.顽固派/革命派/洋务派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经过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以后……中国近代化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在帝国主义允许范围内的近代化,(是其最早的代表另一种是突破帝国主义许可的范围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从而实现近代化,(是其先驱。上文两序号指的是    

A.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B.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C.洋务派官僚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5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2周年纪念日。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

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某次国庆游行方阵中打出了”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某人为此发表搏客提出如下观点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抗战胜利后中共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和毛泽东思想是有区别的。

C.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对中国进行深层次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    

A.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B.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兼容并包”

C.全部文明与文化趋向的现代化

D.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②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④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⑤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     )

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孙中山选集》下卷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约翰·麦克李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的成败,判断标准是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此外我们不可忘了,社会主义批判的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是会转化的,与资本主义所取代的那个世界甚不相同。”该学者强调(     )

A.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时俱进

B.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

C.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该相互借鉴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陈东升在《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中说: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下列属于他所说的“天时”的是(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扩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可能性。……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2)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指出增加的新内容。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材料)

(2)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2)材料二中标志第二次结合的文献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