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湖北黄石有色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积极推行其政治主张,但却“累累如丧家之犬”,失望而归。这说明(   )

A.周天子强化统治,孔子难以生存            B.“仁”“礼”思想不合时宜

C.当时兴办私学为官府所禁                 D.当时战乱不断,思想萧条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贤能主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

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 

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成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C.抨击清代考据学派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黄宗羲认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其历史意义是(   ) 

A. 尖锐揭露封建制度是天下之大害

B. 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C. 否定了“家天下”行为的合法性 

D. 号召人民使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柏拉图说:“奴隶绝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攫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雅典社会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

②柏拉图不赞成所有人之间的平等

③雅典民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

④雅典社会以消除不平等为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雅斯贝斯《哲学导论》中说:“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下列思想属于这一“轴心时代”的有(   )①克己复礼   ②小国寡民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⑤人是万物的尺度   ⑥“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④⑤⑥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曾感慨说:“如每个人都是自己智慧的尺度,我们相对的无知又在哪里?如普罗塔哥拉的《真理》确实是在宣布真理,而不是在每个人的观点都正确的时候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详细考察,那么哲学对话的整个事业只不过是在冗长而又可怕地展示愚蠢。”这表明(   )

A.苏格拉底强调以人的感觉为判断事物的标准 

B.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发现自我的本质改善灵魂 

C.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对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D.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理性是人的中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

A.认为宗教应与科学结合起来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指

A.智者学派的教学活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英国汉学家卖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这段话说明我国古代的三大发明(   )

A.对欧洲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B.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C.是欧洲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

D.传播到欧洲后才发挥了进步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   ) 

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②开始统一度量衡   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  ④应用数学的发展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统治者重视科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下列哪一项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科技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

A.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B.有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C.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D.对启蒙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斯宾塞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在自然科学法则的支配下不可避免的结果。”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理论为西方资产阶级对外殖民侵略与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B.该理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思想解放提供了理论武器 

C.该理论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D.该理论挑战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除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反映出(   )

A.西方学说已经完全统治中国思想界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舆论界大一统学说

C.民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大争论仍然持续进行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

A.政治文明演进        B.经济转型

C.社会思潮激荡        D.社会群体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建国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对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借鉴苏联的教育模式

B.降低门槛,以便更多人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C.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D.是对教育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近代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________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_______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   ) 

A.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B.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反方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

材料一: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材料一中的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运用材料一的信息说明理由。

材料二: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近代思想观念更新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三位近代人物学习西方的目的有何共同之处?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康有为对李鸿章、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破了中外关系的固有藩篱,中外交往不再局限于通商,已扩展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各个领域,中外交涉事务日益纷繁,需要有专门机构以专责成……尤其是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后,极需有专门机构与之往来接晤,并总汇一切奏咨文件……西方列强的想法是要以军机处为直接交涉对象……1858年以后,俄国遇有交涉事件就不再通过理藩院而直接照会军机处,清政府也以军机处的名义给予答复。这种作法,必然会引起各国效尤,从而导致军机处既总汇所有外交奏报又具体办理中外交涉。这显然多有窒碍,因为军机处虽为清廷军政总汇之所,却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具体殷繁的外交事务……” 

材料二:事实上,总理衙门的职掌范围非常广泛,“不特各国之约章公法律例税则在所必谙,即一切海防矿务铁路电报邮政制造商务诸事,莫不由该衙门悉心筹画”。正如沈瑞琳所说:“夫铨叙之政,吏部主之,今则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而吏部仅司注册而已。出纳之令,户部掌之,今则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而户部仅司销核而已。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燕劳赉赐之繁,皆该衙门任之,而礼部主客之仪如虚设矣。海防事起,力求振作,来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专之,而兵部武库、车驾之制可裁并矣。法律本掌于刑部,自各国以公法相持,凡交涉词讼之曲直。悉凭律以为断,甚或教案一出,教士多方袒护,时轻时重,皆向该衙门论理,而刑部初未与闻也。制造本隶于工部,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而工部未逞兼顾也。是则总理衙门之事,固不独繁于六部,而实兼综乎六部矣。”——均摘编自《试析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的制度意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1939—1941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摘编自《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简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吃饭是个大问题,搞得人们吃不饱饭是不行的。当然会有灾情,就是有灾,也要想法使他们吃饱,抗旱救灾是个好办法。把生产队搞好,自留地分配好。其余如大队企业如何办好,这些问题都要有个规定。只要按这些办法办,今年就会是个好年成。是否可以改变形势?我想,今年如果搞好,形势就能改变。积极性要提高。要有信心。机关也动手,开一点荒,搞一点水利,见缝插针。不吃食堂了,农民家里可以节省点,有啥吃啥,使农民有点家底,能够养老养小。这几年把家底搞掉了,要恢复起来,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筑在生产队上面。把生产队搞好,又把农民的家底搞起来,事情就好办了。 

——1962年朱德《纠正“左”的偏向,恢复和发展生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文章发表的背景,并回答朱德关于解决农村问题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朱德关于经济建设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