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主要是希腊公民

A.自私性           B.集体性

C.私有化           D.至高无上的特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以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就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朱燕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盖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可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C.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的政治思想家们已经逐步摸索出一套软的和硬件的限制君主基政的理论。于是,在天子之上.就有了道理、法律、天道.官份们可以依据这些理论来对君主实行软的教育,启发其自律。如不奏效,则施以硬的强谏乃至废黜。实际上,在中国存在君主的时代,多数情况下,官僚们正是依据这些理论来左右名义上尊崇的君主,主导政治运作。”这一观点强调

A.理论不完善必然导致君主专制政体出现弊端

B.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才能有效限制君主暴政

C.限制君权理论的建构推动社会政治有效运作

D.封建社会行政效率取决于君臣关系尊卑分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总结.中田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翻中枢机构权力彼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褥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 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

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

C.分封世袭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分封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B.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

C.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商业贸易环境渐宽            B.区域商贩无利可图

C.政府默认舍本逐末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念有所淡化        D.资本义萌芽出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市镇经济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假设唐代一位洛阳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是

在居住区开了一家绸缎店

带着飞钱经大运河从江南运送地方特产到长安

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由此可见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D.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是

刀耕火种     铁器牛耕    曲辕犁

翻车、筒车    都江堰      农学知识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兴衰关系封建经济繁荣和政权安危

B.小农经济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世界地位

C.小农经济兴衰与否关系到农民生活是否稳定

D.小农经济稳定与否是对封建统治者褒贬的依据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工商业城市的丝织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它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该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外商企业             B.民间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旨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抑末”

B.“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重视农业生产                   B.承认商业的重要性

C.继承重农抑商思想               D.提出农商并重思想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宋代成都“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则卖白龙丸,一日得官,止不复卖;城北郭氏卖豉亦然,皆不肯为市井商贾或举货营利之事”。这种现象

A.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B.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

C.打破了坊市的限制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种者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以也有很人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A.各国税制的改革                 B.土地买卖的加剧

C.铁犁牛耕的推广                 D.井田制度的瓦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龂龂(争辩)其间,遂称鼎足”。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叶适曾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官职,对现实情况了解得较为深切。著述甚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财政、金融、民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崇义以养利”,“不抑天下之道”,“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摘编自郑师渠总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上述主张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叶适学术地位很快衰落下去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