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统治者借家族伦理强化统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  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  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为了统治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南北以及沿海的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天子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国家。材料中的“国”是的封地    

A.诸侯  B.卿大夫  C.  D.郡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右图鲁国位于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周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在统治阶级内用“礼”统治人民之道用“刑”。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这说明先秦时期    

A.礼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强制规则

B.法对平民的约束力不大

C.礼法并施一视同仁 

D.儒家思想实际上居于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群体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反映了    

A.分封制下诸侯势力的强大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C.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D.继承发展商朝的统治模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    

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商代疆域由国王直辖区与区域外的方国构成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各封国视周王为“共主”定期朝觐和提供赋役。这表明    

A.西周的封国缺乏自主权力  B.西周国家结构相对稳定

C.周王与诸侯矛盾得以解决  D.周天子的权力高度集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A.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天子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A.农业发展迅猛  B.分封制度崩溃

C.郡县制度形成  D.官吏待遇下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体现工商食官  B.压制了私商的发展

C.打破了“学在官府”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成立韩赵魏三国。公元前391年田氏士大夫田和自立为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诸侯。这从本质上表明战国时期    

A.宗法制趋于瓦解 

B.分封制趋于崩溃

C.士阶层崛起  

D.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

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         B.井田制度瓦解

C.分封制度崩溃          D.铁器牛耕使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日寸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

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一位古代的思想家这样论述政治“圣明的君王治理国家功盖天下却从不居功教化惠及万物而人民不觉得有所依赖有功德而不能用名称说出来。”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    

A.老子  B.韩非  C.董仲舒  D.孔子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    

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满分5 manfen5.com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上述言论体现了    

A.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B.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C.“兼爱”“节俭”的墨家思想

D.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陆九渊说“学荀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陆九渊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章太炎代议政体者封建之变相。其上王贵族院非承封建者弗为也……不悟彼之去封建

而我之去封建远。去封建远者民皆平等去封建近者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与效立宪而使民有贵族黎庶之分不如王者一人秉权于上”这一观点旨在    

A.反对实行代议制  B.主张建立封建制

C.反对分封制     D.主张实行立宪制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上述言论出自    

A.资产阶级立宪派             B.维新知识阶层

C.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下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最有可能是    

目录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根据地区现势

军事一些问题

土地一些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

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

——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

材料二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錞、銍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銧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选成早在秦孝公父祖辈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贵族特权,只是秦国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秩等级“的特权体制。

——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材料二 梭伦的政治改革同样倾向于平民。他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此后,公民事有的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只由他的财产资格来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的出身。

——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及成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不同点及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